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血液循环在大脑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时序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2006年以来,作者已陆续在一些杂志,网站和学术会议[1-3]上发表一些文章和证据,主要探究如下几个问题:(1)讨论各种脑电波现象的起源,大脑信息处理过程,血液循环三者之间关系.(2)提出了血液循环在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时钟的作用;提出其可能的一个分子机制,其中H 浓度,O2浓度,微循环系统的工作机制,NMDA受体的H 位点是几个关键因素.(3)大脑如何感知时间的生理机制.提出时间感(或者时间流逝感)其实是一种压感,来源于当血液流经大脑的血管网的时候,造成的压感;而大脑对连续物理过程的感知则是大脑中记录情景(照片)的一个细胞群序列兴奋的信号和压感通过"捆绑效应"整合给人的感觉(即有点像放电影).在本文中,将对这些观点和证据进行回顾:文章第1节在整体上叙述所建立的脑电波模型,和"血液循环在大脑处理信息上具有时序控制作用"的观点.第2~5节将从各方面给出支持第1节中所叙述模型和观点的证据,并对一些问题进行澄清.第6~8节将该模型应用于解释一些脑电波和神经生理现象,解决目前一些问题(例如α波的起源问题,睡眠的脑电现象等).  相似文献   
2.
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存储和重组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本文在综合各种已知的客观现象的基础上,对大脑处理复杂信息时候的逻辑原理进行建模。方法: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本文提出的基础观点是:由血液循环决定的,大脑中生化环境的周期性变化,是几十亿个脑细胞能够在处理复杂信息的时候协同运作的“基础时钟”。几十亿个脑细胞随着血液循环的“节拍”,呈现出一定的同步运作的规律——脑电波。从而解释了脑电波的产生原理,三种主要脑电波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对大脑的运作的逻辑原理进行建模,对大脑如何感知物理世界的连续过程,在做梦和回忆的时候如何“想起”以前经历过的连续过程和日常中常见的各种心理体验提出解释。结果和结论: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解释目前作者了解到的各种神经生物生学,解剖学,心理学,比较解剖学现象和实验结果。包括国内外最近的一些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3.
跟骨为具有上、下、内、外、前、后6个骨面和跟距关节、跟骰关节、距跟舟关节的多关节面的不规则骨骼。传统的X线检查因重叠较多,解剖关系显示不清,尤其在跟骨骨折时,因跟骨为海绵质骨,骨折后常无清晰的骨折线,故传统X线检查不能提供正确的信息。跟骨的CT检查使跟骨各部位的显示有了明显的提高,且可根据多平面扫描获得精确的三维分析。本文根据我院28次共35个跟骨的CT检查,介绍检查方法,并对适应症、禁忌症、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