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6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滇东属于奥陶纪扬子地层区西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描述该地区奥陶系8个层位的三叶虫,共计10科17属18种(其中包括1个新属种,即Daketia spinata gen.and sp.nov.),初步建立区内的三叶虫动物群地层序列,据此可靠确定有关地层的时代,包括:汤池组(特马豆克晚期—弗洛最早期)、红石崖组(弗洛早期—达瑞威尔最早期)、下巧家组(大坪期—达瑞威尔中期)、上巧家组(达瑞威尔晚期—桑比早期)。典型的红石崖组发育于滇东南部的昆明和宜良一带,其上部为含二叶石砂岩,假整合于泥盆纪石英砂岩之下,但是这部分层段在武定-寻甸一线以北地区并未见及,却沉积了一套砂岩、页岩、泥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即下巧家组);按区内地层发育的时空分布来判断,Zhou等(2011)提出的下巧家组和红石崖组上部应系同期异相沉积的观点得到证实。各地层单元的三叶虫动物群分异度低且均为扬子陆块浅水区的常见地方性分子(包括原来记录于越南北部的Vietnamia douvillei(Mansuy)),指示浅内陆棚环境。  相似文献   
2.
文中报道并描述昆明地区寒武纪早期关山动物群火炬虫Phlogites一新种——广卫火炬虫P.guang-weiensis sp.nov.。Phlogites是一类奇特的软躯体化石,其在关山动物群中的发现对了解该类动物的亲缘关系和演化,以及探讨关山动物群与澄江动物群的关系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詹冬琴  唐文静 《蛇志》2010,22(3):301-301
人工破膜是产科作为处理产程运用的一种操作方法。多数学者认为,人工破膜能加强宫缩,促进产程进展,可进一步确定头盆关系,同时对流出的羊水性状进行观察,对胎儿起到监护作用。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2月的136例行人工破膜的产妇进行心理干预,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滇东南位于奥陶纪扬子区的西南边缘,濒临古陆,水体较浅,沉积物中陆源碎屑丰富,而且因地壳升降运动幅度相对较大,导致了巨大的地层沉积厚度,仅含三叶虫地层就厚达385—2 080m,是我国奥陶纪三叶虫研究的空白地区。文中首次记述该地区下奥陶统下木都底组(下特马豆克阶)、独树柯组(上特马豆克阶)、闪片山组(特马豆克阶顶部—弗洛阶底部)、下奥陶统(弗洛阶)—中奥陶统上部(达瑞威尔阶下部)老寨组和中奥陶统顶部(达瑞威尔阶上部)—上奥陶统底部(桑比阶底部)冷水沟组的三叶虫序列,并系统描述了有关三叶虫,共计10科,15属,18种。其中特马豆克阶—达瑞威尔阶下部的三叶虫与鄂西和黔北所产最为相似,与川南及渝南一带同期分子也有关联,而达瑞威尔阶上部—桑比阶底部的分子则与黔北十字铺组动物群并无差异,代表当时滇黔隆起边缘的浅水动物群。对Mansuy(1920)描述的越南北部下奥陶统下部Dong Son组的三叶虫作了厘定,但由于有关材料保存太差、种级单元的鉴定特征模棱两可,目前暂无法得以在区内沿用。  相似文献   
5.
详细讨论滇东北奥陶纪的岩石地层和动物群特征,初步建立区内的三叶虫地层序列,据此可靠确定各有关岩组的时代。该地区除普遍缺失早奥陶世早期的沉积外,依次发育了红花园组(特马豆克末期—弗洛初期),湄潭组(弗洛期—达瑞威尔初期),风洞岗组(达瑞威尔早—晚期),十字铺组(达瑞威尔末期—桑比早期)、宝塔组(桑比晚期—凯迪早期),盐津组(晚凯迪早期)、五峰组(晚凯迪晚期)及观音桥组(赫南特期),岩相与黔北的相应岩组可作大致对比,而三叶虫动物群的组成和序列则大体与当时同属扬子陆块西部边缘的沉积区包括滇东、滇东南、黔北、川中、重庆、陕南及安徽和县等地区相似。共记述本区奥陶纪三叶虫计19属27种,分属14科。并对其中的一个新种Hungioides yanjinensis sp.nov.以及两个未命名的新种Abulbaspis sp.nov.和Plaesiacomiasp.nov.作系统描述。Abulbaspis过去仅报道于华北和哈萨克斯坦地区的达瑞威尔阶,而在本地区则产于桑比阶上部—凯迪阶下部;Plaesiacomia广泛分布于达瑞威尔阶—桑比阶西泛冈瓦纳地区,在滇东北的发现不但将该属的分布区域扩大到了东泛冈瓦纳地区,而且因其产出于大坪中期的层段,表明该属可能起源于东泛冈瓦纳,尔后才向西迁移的;这两属在扬子区的首次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奥陶纪不同区块间的三叶虫动物群的扩散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詹冬琴  王秀玲 《蛇志》2010,22(3):306-307
脐带脱垂是产科急症之一,可在产时突然发生,如处理不及时,可造成围产儿死亡。2009年1月27日我院救治1例难免早产并发脐带脱垂的患者,经积极抢救与护理,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详细讨论滇东北奥陶纪的岩石地层和动物群特征,初步建立区内的三叶虫地层序列,据此可靠确定各有关岩组的时代。该地区除普遍缺失早奥陶世早期的沉积外,依次发育了红花园组(特马豆克末期—弗洛初期),湄潭组(弗洛期—达瑞威尔初期),风洞岗组(达瑞威尔早—晚期),十字铺组(达瑞威尔末期—桑比早期)、宝塔组(桑比晚期—凯迪早期),盐津组(晚凯迪早期)、五峰组(晚凯迪晚期)及观音桥组(赫南特期),岩相与黔北的相应岩组可作大致对比,而三叶虫动物群的组成和序列则大体与当时同属扬子陆块西部边缘的沉积区包括滇东、滇东南、黔北、川中、重庆、陕南及安徽和县等地区相似。共记述本区奥陶纪三叶虫计19属27种,分属14科。并对其中的一个新种Hungioides yanjinensis sp.nov.以及两个未命名的新种Abulbaspis sp.nov.和Plaesiacomiasp.nov.作系统描述。Abulbaspis过去仅报道于华北和哈萨克斯坦地区的达瑞威尔阶,而在本地区则产于桑比阶上部—凯迪阶下部;Plaesiacomia广泛分布于达瑞威尔阶—桑比阶西泛冈瓦纳地区,在滇东北的发现不但将该属的分布区域扩大到了东泛冈瓦纳地区,而且因其产出于大坪中期的层段,表明该属可能起源于东泛冈瓦纳,尔后才向西迁移的;这两属在扬子区的首次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奥陶纪不同区块间的三叶虫动物群的扩散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滇东属于奥陶纪扬子地层区西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描述该地区奥陶系8个层位的三叶虫,共计10科17属18种(其中包括1个新属种,即Daketia spinata gen.and sp.nov.),初步建立区内的三叶虫动物群地层序列,据此可靠确定有关地层的时代,包括:汤池组(特马豆克晚期—弗洛最早期)、红石崖组(弗洛早期—达瑞威尔最早期)、下巧家组(大坪期—达瑞威尔中期)、上巧家组(达瑞威尔晚期—桑比早期)。典型的红石崖组发育于滇东南部的昆明和宜良一带,其上部为含二叶石砂岩,假整合于泥盆纪石英砂岩之下,但是这部分层段在武定-寻甸一线以北地区并未见及,却沉积了一套砂岩、页岩、泥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即下巧家组);按区内地层发育的时空分布来判断,Zhou等(2011)提出的下巧家组和红石崖组上部应系同期异相沉积的观点得到证实。各地层单元的三叶虫动物群分异度低且均为扬子陆块浅水区的常见地方性分子(包括原来记录于越南北部的Vietnamia douvillei(Mansuy)),指示浅内陆棚环境。  相似文献   
9.
张文堂(1966)以Palaeolenus deprati Mansuy,1912为模式种建立的Megapalaeolenus Chang,1966,被广泛用作沧浪铺阶上部的三叶虫化石带。然而,近年来有人认为Palaeolenus deprati Mansuy,1912是P.douvillei Mansuy,1912的晚出异名,视Megapalaeolenus属为无效名。本文依据采自云南昆明高楼房下寒武统乌龙箐组上部Megapalaeolenus deprati(Mansuy)的新材料,结合Mansuy(1912)的模式标本进一步对Palaeolenus deprati Mansuy与P.douvillei Mansuy进行仔细对比,确证两者不是同一个种。认为Megapalaeolenus Chang,1966属应该成立。根据地层分布,Palaeolenus和Megapalaeolenus两个三叶虫属仍然可以作为中国下寒武统年代地层单位沧浪铺阶上部的两个化石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