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并查找相关文献对该疾病进行总结复习。方法 回顾性研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2021年诊断为Rosai-Dorfman病的病例,所有病例均由2位高年资诊断医师复阅。结果 13例患者,年龄16~71岁,男性4例,女性9例,男女比例1∶2.25。9例为结外RDD,3例为混合型RDD,1例为肿瘤形成相关型。发生部位:鼻腔鼻窦5例,其中2例伴有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皮肤型RDD 3例,降主动脉、颌下腺、回盲瓣、眼眶、肺各1例,其中发生于回盲瓣者并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颌下腺者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因发生部位不同而表现不一。镜下形态大致相同,可见大量组织细胞、淋巴细胞以及浆细胞,呈现交替排列的暗区和亮区,高倍镜下可见“伸入现象”,即组织细胞内含有完整的淋巴细胞,大多病例可伴有明显的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100、CD68阳性,CD1α阴性。结论 Rosai-Dorfman病发病率低,发病年龄广,女性患者较多见,易发生于鼻腔鼻窦,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不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结合量子点原位分子成像技术探究了基于Ⅳ型胶原动态改变的癌侵袭转移模式.收集肝癌、胃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的临床病理标本,利用免疫组化和量子点成像技术对癌细胞及其相关微环境中的关键分子进行成像,观察癌侵袭转移过程中Ⅳ型胶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Ⅳ型胶原呈现动态改变.首先在基底膜处交联增多,形成不规则且致密的袖套包裹癌巢;随后多处基底膜处的胶原发生构象改变并被降解形成侵袭前锋.同时,伴随着间质中的Ⅳ型胶原重新线性沉积及巨噬细胞的团聚增多,癌细胞最终逃逸转移.由上述结果可以断定,癌侵袭转移呈现“脉冲模式”,Ⅳ型胶原的动态改变为癌侵袭转移创造了适宜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3.
菌体的分泌蛋白质在宿主和菌体的相互作用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双向凝胶电泳的方法建立了长双歧杆菌XY01分泌蛋白质图谱,通过MALDI-TOF/TOF质 谱鉴定和数据库搜索,对鉴定到的分泌蛋白进行了分析. 共检测到21个蛋白质点, 成功鉴定18个蛋白质点,分别代表14个不同的蛋白质,等电点分布在4.5~7.0之间 ,分子质量分布在20 ~65 kD之间;通过COGs分类和功能分析,信号肽和细胞定位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 结果表明,这些蛋白质对菌体细胞壁/膜的形成、生物信号传导和物质代谢等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结果为长双歧杆菌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5例PB-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均为女性患者,发病年龄48~70岁,中位年龄59.2岁,均为单侧乳腺肿块,其中左乳3例,右乳2例。镜下见乳腺正常结构被破坏,成片的中等偏大的肿瘤细胞弥漫浸润乳腺小叶、导管周围、间质及周围脂肪组织。根据免疫组织化学表型,4例为非生发中心型,1例为生发中心型;Ki67增殖指数为60%~90%;根据 Ann Arbor 分期标准,5例均为II E期。病例随访时间截止至2018年6月,随访期内,有2例复发,分别于7和19个月后死亡;2例健在,分别已存活12和72个月;另外一例失访。结论 PB-DLBCL是一种少见的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为单侧乳腺无痛性包块进行性增大,以右侧多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活检及免疫表型,免疫表型以非生发中心为主,以化疗联合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案为宜。  相似文献   
5.
A single pair of oligonucleatide primer selected within a highly conserved region of the DNA polymerase gene in herpesviruses was synthesized. The competitive template DNA purified from cytomegalovirus (CMV) DNA was used to carry out competiitve PCR amplification with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HSV1) DNA (target sequences). And anti-HSV1 effects of acyclovir (ACV) was investigated by the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icacy of PCR amplification was equal to each other(the ratio of the quantity of c…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妊娠及哺乳期小鼠(Mus musculus)注射麻黄素后对仔鼠肝组织TGF-β1及c-Fos表达的影响,将30例受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麻黄素组。麻黄素组小鼠从受孕第3天开始连续腹腔注射6.0 g/L麻黄素溶液直到分娩后15天,每天注射2次,每次0.2 ml;对照组每天2次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称量检测仔鼠体重和肝重的变化,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仔鼠肝组织中细胞生长因子TGF-β1和原癌基因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麻黄素组仔鼠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体比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或P0.01),仔鼠肝组织中TGF-β1和c-Fos蛋白阳性表达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强(P0.05或P0.01),表明妊娠及哺乳期小鼠注射麻黄素影响仔鼠肝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人类肠道菌群与疾病关系的元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的生理健康除受自身基因的调控外,还受到肠道菌群的影响。人体肠道内的细菌有1 000~1 150种,其中160种为优势菌种,存在不同类型的生态学相互作用。肠道细菌的300多万个基因被视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在正常人体健康状态下,肠道微生物种群处于平衡状态,而在宿主患病期,菌群失调或紊乱。采用元基因组学研究能在更高更复杂层次上揭示肠道菌群之间的生命运动规律。本文系统综述了元基因组学对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等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灰盖拟鬼伞Coprinopsis cinerea的核定位蛋白重组表达系统,本研究通过蛋白序列比对和信息学分析,预测了灰盖拟鬼伞组蛋白H2B的核定位序列,构建了融合组蛋白H2B核定位序列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重组表达载体,将该载体转入灰盖拟鬼伞AmutBmut菌...  相似文献   
9.
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yciD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yciD基因缺失突变体,以研究yciD基因的功能。方法:根据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基因组全序列,采用Red重组系统对yciD基因进行缺失,并经PCR和SDS-PAGE证实;对野生株和突变株的生长状态及生化反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构建了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的yciD基因缺失突变株2457TΔyciD,该突变株外膜蛋白样品中缺失了一条相对分子质量与从yciD基因推导的蛋白相当(约22000)的蛋白带。该突变株比野生株生长快,利用葡萄糖和甘露醇的能力也比野生株大为增强。结论:获得了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的yciD基因缺失突变株。  相似文献   
10.
染色体11q23的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的断裂点簇集群区(BCR)的转位,可引起婴儿急性白血病及与DNA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的生化治疗法相关的白血病。由于MLL基因包括大约30个不同的转位伴侣基因,几个断裂点所在的伴侣基因的序列还不清楚,因而对MLL基因断裂点的PCR克隆是很困难的。锅柄式PCR,即用已知5'端序列和未知的3'端伴侣基因序列以形似一个锅和一个柄的模板扩增断裂点基因DNA,是一种克隆MLL基因断裂区的新方法,可以扩增未知3'端序列的断裂点簇集群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