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VA菌根真菌二个属——Glomus(球孢内囊霉属)和Sclerocystis(硬内囊霉属)不同种的孢子或孢子果中N、C的百分数含量及比值,发现同一个种的VA菌根真菌虽然寄主不同,来源的地点各异,但孢子或孢子果中N、C含量及比值基本相同,只是培养时间长短对分析结果有影响。同一属的不同种的孢子中N、C含量及比值有差异,不同属差异尤为明显。我们认为孢子或孢子果中N、C含量及比值似可作为分类、鉴定中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扩散效应对明胶-戊二醛包埋法制备的固定化高产青霉素酰化酶大肠杆菌细胞裂解反应速度的影响。以有效系数η的大小来判断内扩散阻力的程度。η值代表固定化细胞表现活性与匀浆后固定化细胞活性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频频暴发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已引起全球范围内的高度关注。预防流感最有效和经济的措施是接种疫苗,但流感病毒的持续变异可逃逸人群已有的免疫应答,目前使用的季节性流感疫苗仅对亚型内抗原匹配较好的毒株产生免疫保护作用,难以有效应对因抗原漂移或抗原转换而产生的无法预料的流感大流行。因此,研发对流感病毒不同亚型均具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的广谱流感疫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流感病毒广谱中和抗体的发现、对流感病毒抗原保守区域及细胞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疫苗免疫策略的优化等都为广谱流感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简述了近几年基于血凝素、基质蛋白、核蛋白等多种流感靶抗原的广谱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对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80例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别嘌呤醇片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非布司他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s ICAM-1、ET-1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尿酸、s ICAM-1、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尿酸、s ICAM-1、ET-1水平较低(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非布司他能够降低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的s ICAM-1、ET-1及尿酸水平,且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蜕壳生长及其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蜕壳是甲壳动物常见的生长发育现象,但对调控蜕壳与生长的内在机制尚缺乏足够了解。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一个蜕壳周期内的个体蜕壳与生长现象进行了连续观察,分析了2个蜕壳相关基因,即蜕皮激素受体基因(Ec R)和维甲类X受体基因(RXR),以及1个生长相关基因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的表达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中华绒螯蟹在蜕壳后会出现一个跳跃式生长期,之后进入了一个缓慢持续上升过程,当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肥满度达60%左右时)时启动下一次蜕壳;MSTN基因的表达与壳长(r=﹣0.450,P0.05)、壳宽(r=﹣0.410,P0.05)增长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肥满度呈显著正相关(r=0.450,P0.05),Ec R和RXR基因的表达与体重、壳长和壳宽的增长率均没有显著相关性;相对来说,MSTN在蜕壳后的表达量越高,则增重率越小;而Ec R和RXR在蜕壳后表达量越高,其增重率越大。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在蜕壳后其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肥满度可以作为衡量中华绒螯蟹体内营养积累启动蜕壳的指标,Ec R、RXR及MSTN基因表达与生长表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50年来山东塔山植被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远  陈玉峰  董恒  郝加琛  慈海鑫 《生态学报》2011,31(20):5984-5991
为分析塔山植被与物种多样性50a自然演替和动态变化,2009-2010年,采用系统勘踏法和典型取样法进行了调查。当前塔山主要植被类型为"黑松林-赤松林-栓皮栎林"。50a间,该区针叶林从黑松(Pinus thunbergii)林演替为黑松林、赤松(P. densiflora)林和油松林(P. tabulaeformis)为主的混合针叶林,但针叶林的整体优势度下降,以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和麻栎(Q. acutissima)为建群种的阔叶林面积明显增大,由针叶林向阔叶林的演替趋势明朗。物种丰富度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较低,处于森林演替初期。  相似文献   
7.
双壳动物形态变化是适应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机制可能存在差异.河蚬是一种底栖双壳类动物,原产东南亚,现分布于世界许多地区.本研究采集了我国江、淮、黄河和西江等主要流域的河蚬样品,进行了三度空间尺度分析,以认识壳体形态的区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和西江上游等高山与峡谷地区河蚬的相对高度、圆度和凸度均小于黄淮、汉水流域和西江中下游等低山和平原地区.水流速度是造成这种形态适应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流速的增加使河蚬向相对长、矮和扁的方向发展,这种形态利于个体在底质中固定下来而不被水流冲走;而缓慢的水流使河蚬向相对宽圆的方向发展.环境温度、水体化学与河蚬形态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表明二者对河蚬形态的影响不明显.上述结果不仅有助于认识双壳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而且对我国的河蚬养殖和捕捞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鼠BTB/锌指结构新基因Bsg6的克隆及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sg6 (brain specific gene 6) 是用消减差异筛选的方法克隆的小鼠头部特异表达 新基因. Bsg6基因cDNA长3 871 bp,编码一个67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GenBank 登录号AY635051,位于小鼠第4号染色体,由2个外显子构成. Bsg6蛋白含有一个N端BTB(Broad complex, Tramtrack, and Bric a brac)结构域和两个C端C2H2型锌指结构域. 小鼠Bsg6蛋白与其在人类和鸡中同源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86.2%和79.1%. Bsg6在小鼠胚胎中的表达具有一定动态性,在E8.5的小鼠胚胎中,Bsg6主要在前脑和神经管表达. 在E9.5的小鼠胚胎中,Bsg6的表达明显增强并主要集中在前脑的端脑部. Bsg6在E10.5小鼠胚胎端脑的表达出现了下降,但是在中脑和后脑的表达增加,此外,Bsg6 mRNA的表达还出现在肢芽和尾部. 在HH10期的鸡胚中,Bsg6主要在头部和神经管前端表达. 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Bsg6在很多小鼠成体组织中没有表达,但是在破骨细胞瘤中高表达. Bsg6的表达谱提示,Bsg6可能是在器官形成期对脑的发育起到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而且其表达受到严格的调控,此外Bsg6还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运用基于基因组数据库的特定基因同源新基因的克隆策略得到一个人类新基因WDR70 ,该基因编码一个包含 12个WD4 0结构域的蛋白。WDR70的cDNA序列长 2 2 6 6bp ,预测编码蛋白含 6 30个氨基酸 ,理论分子量为 70× 10 3 u ,染色体定位为 17p13.1。以小鼠胚胎为模型进行整体原位杂交 ,结果显示WDR70基因在 8.5d小鼠胚胎中没有表达 ,而在 9.5d和 10 .5d的小鼠胚胎的脑部有特异表达。由此推断该基因对胚胎期脑部的发育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邵晨  赵晟  吴婧慈  徐晴晴 《生态科学》2019,38(1):203-210
海陆养殖产品是人类蛋白质营养摄取的重要来源, 而生态足迹是评价评估人类在获取蛋白质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的重要方法。本文运用国家生态足迹账户分析法核算了我国海水养殖产品和畜牧业产品2009—2014年的生态足迹及2014年的单位蛋白质生态系数。结果表明: 2009—2014年我国海水养殖产品中扇贝的人均生态足迹最高, 从0.0005 hm2增长到0.0007 hm2; 2009—2014年畜牧产品中猪肉的人均生态足迹最高, 从1.2 hm2增长到1.4 hm2; 畜牧产品的人均生态足迹普遍高于海水养殖产品, 畜牧产品人均所需的生物生产性面积是海水养殖产品的2000倍; 由2014年的单位蛋白质生态系数核算得知, 畜牧产品的平均单位蛋白质生态系数为0.1381 hm2•kg–1, 其中羊肉的蛋白质生态系数最高, 达到0.1595 hm2•kg–1, 海水养殖产品的平均单位蛋白质生态系数为0.0020 hm2•kg–1, 其中海水鱼的单位蛋白质系数仅为0.0004 hm2•kg–1。因而在获取同等条件的蛋白质营养供给时, 我们可以优先考虑海水养殖产品, 这样既能改善国民蛋白质营养供给结构, 又能降低生态环境的生态负荷, 同时也是我们发展海洋经济、经略海洋的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