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以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百喜草(P. notatum)、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和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 4种植物种子为材料,研究其在沙土、园土、红壤、建筑废弃土、碎石块等基质中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筛选4种植物最适栽培基质,以期为电网基塔下及四周裸露地面复绿提供指导。结果表明,沙土适于宽叶雀稗、百喜草、狗牙根种子发芽;猪屎豆在5种基质中均不发芽。宽叶雀稗适于红壤生长;百喜草、狗牙根适于园土生长;宽叶雀稗为沙土、建筑废弃土和碎石块上最适合栽种的植物。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3种植物苗期生长的综合排序为δ宽叶雀稗(0.553) > δ狗牙根(0.522) > δ百喜草(0.436),故在5种基质中,宽叶雀稗幼苗生长综合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2.
红树林是海岸重要生态关键区, 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是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建群种之一。为了揭示红海榄次生木质部解剖特征可塑性的生态适应意义, 该文测定了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6个红海榄种群18个采样点的土壤理化性质, 应用显微镜和电镜详细观测了各采样点生长的18株红海榄植株次生木质部的形态解剖特征, 并测量了红海榄次生木质部的数量解剖特征。不同样地的红海榄次生木质部都具有纤维状导管和环管管胞、螺旋雕纹和附物、生长轮、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等结构。这些特化结构具有生态适应意义, 在潮间带高盐生境中能促进水分输导的安全性。不同生境中红海榄次生木质部数量解剖特征可塑性大, 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土壤理化因子与红海榄次生木质部数量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全盐含量、土壤Mn2+含量、土壤Na+含量、土壤Cl-含量、土壤Ca2+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磷含量和土壤pH值对次生木质部数量特征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不同样地红海榄次生木质部数量特征的变化是红海榄适应异质生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百合花瓣衰老过程中的蛋白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百合品种为材料,对百合切花花瓣衰老过程中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百合切花都具有相同的蛋白质条带,如49.9 kDa、45 kDa、32.8 kDa、22.1 kDa;但品种问也有明显差异,如38.4 kDa是'黄色风暴'特有的;40 kDa为'铁炮百合'特有;'金百合'没有26.5 kDa的条带,但是相同的杂交品系之间蛋白条带的相似性要明显高于不同杂交品系;在百合花花瓣衰老过程中有的蛋白质的含量不断下降,而有的保持不变;在花瓣衰败期有新的蛋白条带出现,如'西伯利亚'、'黄色风暴'和'索邦'均出现58.3 kDa条带、'金百合'出现67 kDa的条带,这些条带可能与花瓣衰老相关,是衰老特异蛋白.  相似文献   
4.
应用扫描电镜对梣属11种植物次生木质部导管附物纹孔的分布和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应用Carnoy2.0软件和扫描电子显微镜采集的照片,测定了附物纹孔丰富度指标和纹孔数量特征指标。电镜观察表明,梣属11种研究植物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侧壁附物纹孔的分布和形态变化较大,附物纹孔丰富度指标的统计描述进一步证实附物纹孔的分布变化大;3个附物纹孔丰富度指标分别与管间具缘纹孔数量特征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导管侧壁附物纹孔丰富度2个指标,即导管外纹孔口附物频率与导管纹孔腔附物频率随纹孔口面积百分比的增大而增大,推测梣属植物附物纹孔丰富度与纹孔几何构造及数量特征有关。研究认为,附物纹孔在梣属植物稳定存在,是可界定梣属植物的木材解剖性状。  相似文献   
5.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唇形科芳香植物综合评价模型,根据福州市10 种唇形科芳香植物的引种栽培表现,从观赏价值、开发潜力、抗逆性三方面筛选15 个评价因素,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并对其在福州地区的适应性与园林应用作分析。结果表明,芳香气味的舒适性、加工价值、叶色、花色、驱避性和耐热性是福州地区芳香植物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综合得分最高的3 种芳香植物分别是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和留兰香Mentha spicata,具有广阔的园林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详细观察了红树族4属、10种、1变种植物次生木质部管状分子附物纹孔的分布和形态, 应用Carnoy 2.0软件和扫描电镜下采集的照片, 测定了管间梯状附物纹孔丰富度指标和管间梯状纹孔数量特征指标。结果显示, 红树族植物次生木质部管状分子侧壁具附物纹孔。所观察的植物附物纹孔的分布和形态变化大。附物纹孔丰富度指标与管间梯状纹孔数量特征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导管侧壁附物纹孔丰富度随纹孔口面积百分比的增大而增大。据此推测, 红树族植物附物纹孔丰富度与纹孔几何构造及数量特征有关。附物纹孔是红树族植物稳定存在的一个木材解剖性状。综合生态-系统演化的观点, 红树族植物具附物纹孔可能是受系统演化关系控制的生态适应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