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1.
用SDS-PAGE制备电泳技术结合一种新的凝胶中蛋白质显色方法,对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小偃六号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14和15亚基进行了有效的分离纯化,将其转印于PVDF膜上测定了N-端的氨基酸顺序,通过比较了发现它们与已知序列的其他的高分子是麦谷蛋白亚基高度同源。用两种双向电泳技术确定了它们的等电点(PI)属于碱性范围。  相似文献   
2.
重组姊妹系中14+15和5+10亚基聚合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常规杂交和生化鉴定方法将小麦品系 94 34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14 +15与 92 5 7的 5 +10优质亚基聚合 ,获得 8个重组姊妹系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组成为 1、14 +15、2 +12与亚基组成为 1、14 +15、5 +10的姊妹系相比较 :硬度、Zeleny沉降值、干面筋和湿面筋没有差别 P>0 .1 ,出粉率略有差别但不显著 P>0 .0 5 ,蛋白质含量低 3.5 %~ 11.6 % P<0 .0 1 ;粉质仪各参数指标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 ,吸水率低 1.2 %~ 3.2 % P<0 .0 5 ,形成时间平均差 1m in P<0 .0 5 ,稳定时间相差 0 .5~ 1.5 min P<0 .0 1 ;弱化度高 5 0~ 5 FU P<0 .0 5 ,评价值平均低 7.6左右 P<0 .0 5 ,FQN值低 3~ 15 P<0 .0 5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组成为 1、7+8、5 +10与亚基组成为1、14 +15、5 +10的姊妹系的单样本平均数测验表明 :后者在湿面筋、出粉率和形成时间显著高于前者 ,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报道小麦×Elymusrectisetus属间杂种BC2F236个衍生系,通过染色体原位杂交和RAPD分析,检测Elymusrectisetus染色体及其特异染色体DNA标记。原位杂交结果表明,36个衍生系中大多数系含1对异源Erectisetus染色体,少数系含3条以上Ereclisetus染色体;RAPD结果表明,有13个随机引物(OPBA-08、OPB-14OPEA-09、OPF-05、OPF-09、OPJ-05、OPK-03、OPN-12、OPP-20、OPS-12、OPT-20、OPZ-09、OPZ-11)能够在这36个衍生系中分别扩增出普通小麦所没有的Erectisetus特异的染色体DNA片段。其中Erectisetus特异染色体DNA片段OPF-05480bp、OPF-09650bp和OPZ-11350bp只能够在“1048”系统的全部8个株系中扩增出;OPN-12350bp只能够在“1057”系统的全部6个株系中扩增出;OPB-14900bp和OPM-05420bp只能够在“1034”、“1026”2个系统的全部22个株系和“1057”-5-3株系中扩增出。直接获得了3个类型不同的异附加系,省去常规通过测配和附加系两两杂交F1PMCMI细胞学鉴定来确证异附加系之间的异同。由此说明染色体原位杂交和RAPD分析有机结合是鉴定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快速有效的方法,且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4.
应用RAPD标记检测导入普通小麦中的Elymus rectisetus遗传物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72个含16株系的BC2F5(小麦/Elymus rectisetus//小麦)单株为供体材料,用筛选出的12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其进行多态性扩增。以E.rectisetus和Fukuhokomugi(Triticum aestivum)为亲本,建立RAPD标记。实验表明:12个随机引物中,有10个随机引物能够在16个株系的68个单株中分别扩增出普通小麦所没有的E.rectisetus的DNA片段,可分为6个类型,此外,1040-2-5-1和1048-Y3-3-1可能含5种异源染色体。  相似文献   
5.
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基因的转移及其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粉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小麦稳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寻找并使用新的白粉病抗源成为当今抗白粉病育种的关键。报道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用普通小麦作轮回亲本,随着回交代数增加,抗性单株选择难度加大,从正,反单交F6中均获得了稳定抗病株系,同时,研究利用RAPD方法对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和感白粉病9个衍生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个随机引物(OPH-07,OPQ-08,OPQ-16,OPQ-19,OPZ-16)能在抗,感9个衍生系中分别扩增出普通小麦所没有的野生二粒小麦特异带型;其中OPH-07340bp和OPQ-19900bp为抗病系的特征带。  相似文献   
6.
用染色体工程法培育小麦新品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薛秀庄  许喜堂 《遗传学报》1992,19(4):316-321
染色体工程是培育小麦新品种的有效方法。利用5B染色体效应及定向选择,将黑麦抗条锈基因导入普通小麦,选育出的M8003品系,对条中22—29号等7个生理小种完全免疫,农艺性状良好。核型鉴定,2n=42,含4条随体染色体;Giemsa C-带和N-带分析,以及杂种F_1染色体配对分析,初步判断属于2BS/2RS端部易位和5AL/5RL部分易位。它不同于洛夫林10、13号等1B/1R类型的抗条锈基因,为一新的小麦-黑麦类型条锈抗源,而且是可供生产直接利用的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7.
阿勃小麦缺体及其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万全  薛秀庄 《遗传学报》1992,19(6):528-533
通过阿勃单体自交分离缺体其频率为0.03—5.75%,缺体结实率0—81.65%,所获18个缺体系平均结实率31.24%。在减数分裂中,1B、1D、2A、2D、4B、4D、5A、6A、6B、6D、7A和7B缺体有90%以上的细胞为2n=20",1.65—10.00%的细胞为2n=19"+2',自交后代96%以上为缺体;5D、1A和3A缺体分别有97.55%、16.67%、10.28%的细胞为2n=19"+2',5B、3D和3B缺体除了分别有92.55%、26.98%、25.58%的细胞为2n=19"+2'外,还有少数细胞游离4个至更多的单价体,但这些缺体系自交后代的缺体株率仍为90%左右。  相似文献   
8.
用Langdon二体代换系统建立小麦染色体RAPD标记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以一套Langdon硬粒小麦二体代换系及其亲本Langdon、中国春和中国春双端体为材料,研究适于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的理想RAPD分析条件,进行小麦A、B和D染色体组各个染色体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AmpliTaqStoffelfragment比TaqDNAPolymerase优越。所用12个随机引物中,7个引物扩增出的13个特异产物,可确定在硬粒小麦LangdonA、B染色体组和中国春D染色体组中的10个个别染色体上。4个标记进一步定位在相应的4个染色体臂上。结果还表明,用Langdon二体代换系统、中国春双端体为材料,容易得到重复性高、特异性强的RAPD标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