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青少年痤疮面部皮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背景】青少年痤疮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损容性皮肤病,与痤疮丙酸杆菌的异常增殖有关。【目的】探究痤疮皮损区与附近无明显皮损区微生物组成与健康对照的差异,为从微生态角度防治痤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细菌16S rRNA基因V1-V2区和真菌TIS1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北京地区16岁青少年面部痤疮皮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将痤疮皮损区与附近无明显皮损区微生物组成与健康组进行比较,寻找差异菌群。【结果】痤疮患者面部皮损区与附近无明显皮损区细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较健康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01),主要与丙酸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和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PM221)显著性上升相关,而痤疮皮损区与附近未明显皮损区细菌组成无显著性差异。痤疮患者皮损区与附近无明显皮损区较健康对照组真菌丰富度(Chao1指数)显著性上升(P0.05),与限制性马拉色菌的显著上升相关。【结论】面部皮肤微生物变化与青少年痤疮的发生相关。本研究为从微生物角度防治痤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神经嵴(neural crest,NC)是一种具有高度迁移能力的多功能细胞群,它形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上皮和上皮细胞前体之间的交界处。神经嵴细胞在经历了横贯整个胚胎的迁移之后,会固定下来并分化发育成多种组织和器官。神经嵴细胞在迁移过程中表现出趋化性(chemotaxis)和趋电性(electrotaxis)。神经嵴细胞能够沿着胞外可溶性因子浓度梯度产生定向迁移,这些趋化性因子包括SDF-1、VEGE、FGF、PDGF等;神经嵴细胞也能在生理电场(endogenous electric fields)或适当外源电场(exogenous electric fields)中沿电场方向,向正极或负极迁移。一些重要的与趋电性相关的分子已经被发现,如EGFR、Rac1、V-ATPase H+pump、PI3 kinase/Pten。本综述详细介绍了神经嵴细胞趋化性和趋电性迁移中的可能机理和实验证据,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s)通过调控肌动蛋白在细胞定向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PI3Ks的结构和功能很复杂,人们对PI3Ks在细胞趋电性运动中的作用并不完全清楚。因此,本文以模式生物盘基网柄菌细胞为实验材料,探究其中的PI3K1和PI3K2在细胞趋电性运动中的作用。方法 首先利用CRISPR/Cas9系统介导分别构建PI3K1编码基因pikA基因敲除突变株和PI3K2编码基因pikB基因敲除突变株;随后将2个突变株置于强度为12 V/cm的直流电场中,记录并分析两个突变株的趋电性。结果 数据分析显示,野生型细胞在直流电场中的方向指数为(0.86±0.03),而pikA-和pikB-突变株在直流电场中的运动方向指数分别为(0.95±0.02)和(0.94±0.03);此外,野生型细胞在电场中的平均轨迹速度(3.34±0.08)μm/min,而pikA-和pikB-突变株的平均轨迹速度分别为(4.85±0.20)μm/min和(5.48±0.15)μm/min,t检验表明突变株和野生型的方向性指数和运动速度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pikA-和pikB-突变株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酸枣仁等十味中药组成的合剂对运动病的作用及对血液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Cramptom和Lucot报道,以绕水平轴的旋转刺激SD大鼠与毕格犬,观察大鼠异食高岭土行为、犬呕吐潜伏期,采用绕垂直轴的旋转刺激豚鼠,记录眼震电图,观察中药合剂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水平,观察经口给予中药合剂对这些内分泌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旋转刺激对照组比较,中药合剂:①抑制大鼠异食高岭土行为(P<0.05),延长犬呕吐潜伏期(P<0.05),该作用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②减少豚鼠眼震频率和平均慢相速度(P<0.05);③抑制大鼠血浆Cort、ACTH、CRH、AVP水平的升高;④中药合剂的这些作用与阳性对照药茶苯海明类似。结论:①本实验所用中药合剂能有效抑制运动病;②中药合剂可抑制旋转刺激引起的血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激素和AVP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对细胞生物学经典教学实验"细胞膜渗透性实验"进行重新设计.通过比较兔红细胞和盘基网柄菌细胞的"细胞膜渗透性"实验结果,配合细胞生物学"细胞质膜结构与功能"一章的教学,引导学生初步探究盘基网柄菌水孔蛋白(aquaporins,AQPs)在细胞抗低渗环境中的作用,加深理解细胞质膜中的功能蛋白对于细胞生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由脂质双分子层构成,内含多种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糖类等,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其蛋白质组分也可反映分泌细胞状态。糖基化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形式,糖基化蛋白对于维持细胞稳态、细胞间互作等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于外泌体的研究大多关注外泌体核酸成分如miRNA、mRNA、lncRNA等的功能。外泌体膜蛋白也含有丰富的糖链,且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本文着重介绍外泌体糖基化的结构、研究方法、在肿瘤等疾病中的分子功能以及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前景。外泌体糖基化研究将随着技术的革新不断深入,有望成为多种疾病临床诊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趋化性和趋电性是细胞定向迁移的主要方式,并在生物有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二者存在差异。本文对盘基网柄菌gbpCgbpD基因在细胞趋电性和趋化性中的作用进行对比研究,以寻找两种迁移方式之间的新差异。方法gbpC基因突变株gefT-gbpD基因突变株gefU-分别置于场强为12 V/cm的直流电场中,分析细胞在电场中的运动方向及运动速度,探讨细胞的趋电性变化;利用电穿孔技术将标记F-actin的Lifeact-GFP质粒转化进入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活细胞运动时F-actin的分布;用蛋白质印迹技术定量分析细胞的肌球蛋白调节轻链(RLC)在受直流电场刺激后的磷酸化变化情况。结果 gefT-突变株细胞极化消失,但保持与野生型类似的趋电性;gefU-突变株细胞发生超极化,但趋电性显著降低。在直流电场中,突变株细胞和野生型细胞的F-actin主要分布在伪足部位。在电场作用下,细胞株的肌球蛋白RLC磷酸化变化情况存在差异,即野生型细胞以时间依赖的方式发生磷酸化,gefT-突变株细胞先急剧下降,然后再上升,gefU-突变株细胞却以时间依赖方式脱磷酸化。结论 本研究表明gbpCgbpD基因在盘基网柄菌趋化性和趋电性中的作用不同,暗示了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确实通过不同的机理指导细胞的定向迁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