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明晰包容性发展理念下城镇化质量与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关系及其限制因素,可为相关部门制定城镇化健康发展路径提供参考。利用基尼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6年中国省域城镇化质量与资源利用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并采用障碍度模型探索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质量与资源利用水平协调性波动上升,呈现"自东向西、由南向北"递减趋势,各地区协调性水平偏低,非同步性特征明显;中国城镇化质量与资源利用水平协调类型以城镇化质量滞后型为主;协调性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热点区向东南方向偏移,冷点区在西北地区收缩;单项指标障碍度的省际差异较大。主要障碍因子包括人均财政科技支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万人拥有医生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失业保险覆盖率、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建设用地面积比重等。  相似文献   
2.
核算自然资本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议题。利用改进后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省1999—2016年自然资本利用动态演变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均生态足迹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相对稳定,人均生态赤字与人均生态足迹变化趋势一致;足迹深度和人均足迹广度表明资本流量无法满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对资本存量的消耗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常态;从地类组分构成来看,化石能源用地、耕地和水域是资本存量消耗的主要方式,林地是资本流量占用的主要方式,草地和建筑用地的自然资本利用经历了从资本流量过渡为资本存量的过程;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是导致甘肃省自然资本利用增加的主要因素,而生态建设、科技进步、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和环境治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然资本利用压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转型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被广泛关注。以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和统计资料为数据源,借助ArcGIS和SIMCA-P软件平台,基于"三生"空间视角,通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测度了1980-2018年甘肃省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并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揭示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三生"空间结构演化和地域分异显著。生产、生活空间集中分布于河西走廊、陇中和陇东黄土高原并呈扩张态势;生态空间主要分布于陇南山地、甘南高原、祁连山地和河西走廊以北地带且整体呈缩减趋势;生产、生活空间的增长源于对生态空间的侵占。(2)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趋势并存,整体上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演化过程;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空间格局演化具有明显的集聚性。(3)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等对生态环境改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人口增加、社会消费水平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生态环境压力;对外贸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双面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