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研究以吡虫啉为例,旨在探讨不同环境温度下亚致死浓度农药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急性毒性、免疫基因和解毒酶系活性的影响.通过人工饲喂法确定不同温度(25和35℃)下吡虫啉对1日龄蜜蜂的经口急性毒性,并根据毒力曲线计算得到25℃环境的LC10为4.032 mg/L.人工饲喂蜜蜂2μL该浓度吡虫啉,分别放置于25℃和35℃环境24 h.比较两种温度环境中农药对蜜蜂的急性毒性,测定免疫基因表达、解毒酶和乙酰胆碱脂酶活性.25℃和35℃环境中吡虫啉对蜜蜂经口性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1.074 mg/L和8.948 mg/L;对比25℃环境,35℃环境与吡虫啉产生协同效应,显著增加农药急性致死性(P<0.05).LC10吡虫啉能够抑制蜜蜂Abaecin、Apisimin、Defensin 1和Defensin 2的表达,其中Abaecin和Apidaecin抑制效果显著(P<0.05);对解毒酶系酶活性测定发现,细胞色素450和羧酸酯酶活性在25℃和35℃环境均出现激活升高(P<0.05),且25℃环境中CYP450激活效果显著高于其在35℃中(P<0.05).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在农药处理后显著降低(P<0.05),但在不同温度中无显著变化(P>0.05).初步发现环境因子会与农药产生协同效应影响农药的急性致死毒性,其结果可能具有一般普遍性,这为蜜蜂安全性保护和农药安全使用评价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16对荧光标记微卫星引物分析国家蜜蜂基因库(吉林)保种群体东北黑蜂的小群保种效果,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东北黑蜂遗传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分别选取国家蜜蜂基因库(吉林)保种群体和国家级东北黑蜂保护区(原产地)群体东北黑蜂各30头,利用测定优势等位基因频率(Pi)、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内近交系数(F_(is))比较基因库保种群体与原产地群体的遗传差异。两群体间东北黑蜂的Pi、He、PIC和F_(is)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国家蜜蜂基因库(吉林)对东北黑蜂群体保种效果良好,异地小群保种的方法对东北黑蜂具有潜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