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本实验采用兔自身血液灌流原位肺,用含氧6%的氮氧混合气进行人工通气,在此基础上,分别用扑尔敏和西咪替丁阻滞肺血管的H_1和H_2受体,观察组胺受体在低氧性肺动脉加压反应(HPPR)中的作用,并测定肺流出血液中血浆cAMP和cGMP含量。结果表明,扑尔敏可使兔灌流肺HPPR减弱,西咪替丁则使之增强。提示组胺参与兔灌流肺的HPPR;H_1和H_2受体在兔的HPPR中以H_2受体的作用占优势;血浆环核苷酸含量变化,可能是兔低氧时肺动脉收缩及组胺发生影响的生化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
实验在66只麻醉、制动,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和人工通气的家兔上进行。通过微量注射神经元胞体兴奋剂谷氨酸钠和神经元胞体抑制剂甘氨酸,改变孤束核腹外侧区神经元兴奋活动,探讨对下丘脑弓状核诱发电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和意义。实验结果如下:(1)孤束核腹外侧区微量注射谷氨酸钠,可使膈神经放电显著增加和使弓状核诱发电位P2及N2波幅显著降低;而微量注射甘氨酸则使膈神经放电显著减少和使弓状核诱发电位P2及N2波幅显著增大。(2)静脉注射纳洛酮对谷氨酸钠引起的膈神经放电兴奋效应无明显影响,但能翻转谷氨酸钠对弓状核诱发电位P2及N2波幅的抑制效应。提示:孤束核腹外侧区呼吸神经元的兴奋活动可扩散至弓状核,并对弓状核诱发电位产生影响,此影响可能是由内源性阿片系统参与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