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对植物染色体高分辨 G-带技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首次运用改良的尿素法在野生一粒小麦、玉米、蚕豆、吊兰、川百合等多种植物上诱导出 G-带,带纹清晰,数目多,分布在染色体全长上。前期染色体带呈颗粒状,中期染色体呈明显带状,与哺乳动物染色体 G-带很相似。G-带的数目取决于染色体浓缩程度,中期染色体一条深带到晚前期可显示出2.67条亚带。作者同时比较了胰酶法与尿素法的显带效果。认为两种方法显示的带纹基本相同,尿素法比胰酶法作用温和,显带时间长达数分钟,易于掌握,重复性高,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植物染色体G-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首次报道了川百台(Lilium davidii)、华山松(Pinus armardii)和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等植物染色体G-带研究结果。本试验的G-带与以往的C-带不同,C-带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1-4条带,多分布在着丝点附近,而G-带则多达几十条,分布在整条染色体上,带纹清晰,前期染色体带呈颗粒状,中期染色体呈明显的带状,与哺乳动物染色体G-带很相似。G-带的数目取决于染色体浓缩的程度。前期染色体带纹数目是中期的三倍,接近人类高分辨带水平。对G-带带纹采用了自动光谱分析,波峰数值与带纹相符。作者同时介绍了胰酶法在植物染色体G-带中的应用。认为此方法既适合动物亦适用于植物。但植物G-带显示的关键可能不在胰酶法本身,而在合适的分裂时期及染色体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