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1.黄足狂蛛Zelotes pedestrie(C.L.Koch),1839 此蛛已知分布在英国、法国、德国、芬兰等。此次在浙江省松阳县采得2♀♀、1(1984.V)系国内新发现。该蛛主要特征:体长♀7毫米,4.5—6毫米。背甲和胸板黑色,浸入酒精后呈红褐色,放射沟黑色明显。眼列端直,各眼间距、大小约等。腹背黑色,生殖厣黄色。螯肢前齿堤具一列短粗刺。步足除腿节黑色外,其余各节均为黄色,第一、二步足具短粗刺丛,第二后跗节无腹刺。  相似文献   
2.
粗螯蛛科Prodidomidae蜘蛛已知分布于大洋洲、非洲、美洲、欧洲南部及亚洲(印度、日本)等地。过去在我国未曾发现。我们在湖南长沙住宅内堆放的藕煤和柴堆中先后采到本科一种蜘蛛的雌、雄成熟个体,经初步鉴定为:  相似文献   
3.
纯蛛属 Castianeira Keyserling, 1879 原属于管巢蛛科 Clubionidae 的小蚁蛛亚科 Micarilnae。Reiskind (1969) 建立了纯蛛亚科 Castianeirinae, 并把纯蛛属作为此亚科的模式属。而原来Roewer(1954)和Bonnct(1961)所确认的小蚁蛛亚科中的39个属共368种,实际上不但是多源性的,而且包括至少3个其他科的种类和管巢蛛科中2个亚科的种类。小蚁蛛亚科目前仍保留,但只包括Micaria和Micariolepis 2个属共108种,而且已从管巢蛛科转移到平腹蛛科 Gnaphosidae。  相似文献   
4.
福寿螺的形态构造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本文对引进我国的一种大型淡水养殖螺类——福寿螺(大瓶螺)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进行了描述,其中内部构造部分为国内首次系统报道,并附有形态解剖图。在解剖中我们发现,福寿螺有一些特殊的结构:(1)栉状鳃着生于外套腔的右侧,这与所属的中腹足目及瓶螺科的特征(鳃位于外套腔的左侧)明显不同。(2)胃的内壁有许多列隆起,其上有磨状齿,用以磨碎食物;胃腔凹面的底部有一呈倒U型的胃楯。(3)大动脉的基部膨大成副心脏,这在腹足纲动物中很少见。(4)雄性生殖器有前列腺囊,囊内的前列腺呈细丝状,长可达70毫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