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大花三色堇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概括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大花三色堇(Viola × wittrockiana Gams.)的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和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大花三色堇品种丰富, 且近缘种众多; 国内外对大花三色堇的主要观赏性状、营养性状及抗性等的遗传与改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通过采用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和组织培养等技术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雄性不育、花色花斑遗传规律和生物技术成为大花三色堇育种研究的工作重点。我国今后应在保护和利用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 加快对大花三色堇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1 属的起源根据地质历史资料和形态、生态综合分析 ,我们认为在第三纪早期 ,泡桐属中还只有一种 ,到第三纪中新世时 ,才分化成华东泡桐 ( Paulownia kawakamii)和毛泡桐 ( P.tomentosa)两个种。在第三纪地层中 ,毛泡桐叶的化石在我国山东、法国、捷克和北美都有发现 ,特别是同一时期在日本歧阜县发现类似华东泡桐直径 1 55cm的矽化树干 ,这样的大树 ,在现存的华东泡桐中是从未见过的 ,这说明在当时的环境下 ,华东泡桐是适应生长的。另外 ,在形态上两种泡桐均为树形较小、叶宽有角、叶缘有锯齿、宽大圆锥花序、深裂的花萼、较小的果实和种…  相似文献   
3.
光周期对春石斛开花及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春石斛为试材,研究光周期对其开花及多胺(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含量的影响,以期了解春石斛开花的光周期特性以及期间能源物质多胺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春石斛短日照处理植株开花较长日照处理的提前约18d,为称量性短日照植物;同时,短日照处理植株的花芽多,开花量犬,花径较长日照大。不同光周期诱导开花过程中,春石斛叶片内腐胺含量最高,波动较大,短日照处理下基本维持比长日照高的水平。亚精胺含量其次,且随生长发育逐渐升高,短日照处理下一直保持比长日照高的水平。精胺含量最低,变化不大,短日照下保持与长日照相同或略高的水平。由此推测,春石斛为称量性短日照植物,高水平的腐胺和亚精胺可能与春石斛花芽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该文概括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大花三色堇(Viola × wittrockiana Gams.)的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和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大花三色堇品种丰富, 且近缘种众多; 国内外对大花三色堇的主要观赏性状、营养性状及抗性等的遗传与改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通过采用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和组织培养等技术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雄性不育、花色花斑遗传规律和生物技术成为大花三色堇育种研究的工作重点。我国今后应在保护和利用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 加快对大花三色堇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