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中国九个人群耵聍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翁自力  金锋 《人类学学报》1990,9(3):236-243
报道了九个人群的耵聍位点基因。计算表明中国各族人群在耵聍位点上的遗传分化程度非常大,固定指数F_(ST)=0.22。本文根据耵聍基因频率在我国和邻近地区的分布趋势,认为亚洲东北地区应是干型基因的起源地,目前世界上耵聍位点基因频率分布格局主要是基因扩散的结果,而非选择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绝经年龄的变化与遗传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8月至1987年4月,调查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8556名汉、蒙、回族妇女的绝经年龄。市区平均绝经年龄汉族为50.57±0.13岁,蒙族为50.47±0.19岁,回族为50.76±0.20岁,三民族间无显著差异。呼市郊区汉族为50.71±0.17岁,与市区汉族(50.59±0.13岁)无显著差异。汉族平均绝经年龄在近30年间推迟约4年左右,平均每10年延迟1.3岁。母女成对对比表明,女儿平均绝经年龄比母亲推迟1.81岁。母女间绝经年龄有显著相关r=0.4599,遗传力为0.7006。每人的初潮年龄与绝经年龄无显著相关。子女多的妇女平均绝经年龄晚。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群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红细胞血型基因频率,用Harpending和Jenkins(1973)方法计算了中国22个人群间的遗传距离,同时在国内首次运用主坐标分析及其排序方法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遗传结构,反映出中国东西人群与南北人群间的基因流。  相似文献   
4.
翁自力  袁义达 《遗传学报》1990,17(4):260-268
根据中国13个人口逾百万的民族及台湾高山族的红细胞血型座位的基因频率,分析了各血型系统的分化程度。结果表明,中国人群在MNSs系统上的分化十分显著。对各民族间的亲缘关系分析表明,汉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满族和藏族等北方民族首先聚集在一起,侗族、高山族、壮族和彝族等聚集在一起,然后白族与南北两大人集聚集在一起,最后才是维吾尔族与其它人群相聚。本文以华北汉族作为蒙古人种的代表,探讨了世界上三大人种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黄种人与黑种人之间的遗传差异最小,而黑种人与白种人之间的遗传差异最大。根据基因分化系数(G_(ST))和Shannon信息测度(H),中国民族间的遗传差异均仅占中国人总遗传变异量的2%左右,这说明,绝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各民族之内。  相似文献   
5.
翁自力  杜若甫 《遗传》1990,12(1):38-38
分析了我国十二个民族的红细胞血型座位上的杂合度,发现不同民族各座位的平均杂合度不同,北方民族比南方民族的高,而且以维吾尔族的最高,壮族与高山族的最低。不同座位以杂合度大小排列,ABO、ABH、Kidd、MN、Xg、Lewis、Rh(Cc)、Rh(Ee)、P、Rh(Dd)、Duffy、S、Diego、Lutberan、Kell。此外,汉族的平均杂合度略低于白种人,而与黑种人相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