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消化系统肉瘤样癌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探讨其治疗方法的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12例消化系统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染色特点、影像学特点,消化系统主要鉴别诊断及预后情况。查阅文献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肉瘤样癌由多形性梭形细胞组成,癌细胞排列分散,呈束状、螺旋状或席纹状,浸润性生长。12例患者中细胞角蛋白阳性率为83.3%(10/12)、波形纤维蛋白阳性率为91.7%(11/12)。12例中仅有1例行术后化疗,其余均未给予术后辅助治疗。结论消化系统肉瘤样癌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肿瘤恶性程度高,肿瘤切除后结果并不乐观。放化疗对预后无明显差异,基因靶向治疗仍可期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RNA(miRNA)-424-5p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预后意义以及探索其靶基因参与的生物学通路。方法利用在线数据库挖掘miR-424-5p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以及预后等资料,RT-qPCR验证miR-424-5p在4株胰腺导管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 miR-424-5p在胰腺导管腺癌中为高表达(SMD=0.36,95%CI:0.04~0.68),miR-424-5p高表达的胰腺导管腺癌预后差(HR_(无转移生存)=1.51,95%CI:1.08~2.11,P=0.0151;HR_(总生存)=1.59,95%CI:1.2~2.11,P=0.0013)。结论 miR-424-5p是潜在促癌因子,与胰腺导管腺癌预后明显相关,并参与癌症相关的通路。  相似文献   
3.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功能康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的功能康复.方法:回顾分析了1990年~1997年间我科收治并且目前能随访到的21例膝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采用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重建的患者,术后均采用我科制订的系统康复治疗计划进行康复训练,随访时间98~168个月,平均127,36个月.对其术前和近期的自我感觉、查体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International KneeDocumentation Committee)分级标准评定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1例术前弹响、交锁和打软腿的症状均消失,浮髌试验均为阴性,均无过伸痛.关节轻度疼痛11例,Lachman征阳性3例,前抽屉试验阳性8例,但均无关节不稳的主诉.无取腱造成的其它并发症.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后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KDC评分结果术后明显优于术前.术后平均4.65个月恢复日常活动,恢复体育锻炼时间均在6个月左右.有2例伸直受限(差10°),所有患者屈曲活动度基本正常.结论:ACL损伤重建的术后患者经过我们所设计实施的康复计划的训练后,没有关节不稳的主诉,屈伸活动度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对术后的功能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4.
人呼吸道禽流感病毒受体的分布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禽类流感病毒和人类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受体识别特异性,分别与唾液酸α-2,3Gal和α-2,6Gal受体分子结合而感染各自的宿主细胞.这种受体结合特异性是流感病毒在禽类和人类之间跨种属传递的主要障碍.应用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探讨人呼吸道各解剖学部位流感病毒唾液酸受体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唾液酸α-2,3Gal受体, 即禽类流感受体,主要分布在下呼吸道的呼吸部即呼吸细支气管和肺泡, 而在主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仅少量分布.相反,人类流感病毒受体,唾液酸α-2,6Gal受体在气管、支气管呈高密度分布,随着支气管分级逐渐降低分布减少,至肺泡分布最少.但比较人呼吸道发育成熟过程中,唾液酸α-2,3Gal和α-2,6Gal受体的表达,未发现明显差别.禽流感H5N1病毒体外感染人呼吸道组织试验结果表明,肺泡上皮较支气管和气管上皮易感染,与唾液酸α-2,3Gal受体分布特点相符合.结果提示,人呼吸道可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目前H5N1病毒极少发生人传人的特点,可能与个体间上呼吸道唾液酸α-2,3Gal受体表达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5.
急死尸检3410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22个医学院校病理科和法医系1950年至1989年急死尸检3410例,男女比例1.9∶1。急死高峰发生于9岁以下及20~49岁两个年龄段。急死原因第一至第六位的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围产期疾病、原因不明者和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随年代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而比例升高,而呼吸系统疾病和传染病正好相反,9岁以下儿童急死主要原因是围产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传染病,成年人及老年人主要急死原因是循环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6.
莫小亮  罗殿中  蒋晓莉  徐红 《蛇志》2012,(4):436-437
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研究也不断深入,医学领域日益呈现对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目前医学人才的培养出现临床与基础医学严重脱节的问题,屏障日益增大,有学者称之为"死亡之谷"[1]。因此,重视教学改革,促进基础医学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同时根据临床医学的需求提出前瞻性的应用基础研究方向[2],才能使临床诊疗效果受益于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