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内蒙古草甸草原CH4和N2O排放通量的时间变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6月1日、7月2日、8月3日和9月1日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甸草原CH4和N2O排放通量的昼夜观测表明,天然草原是N2O的源、CH4的汇,其排放和吸收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4次昼夜观测的结果还表明,草甸草原排放N2O和吸收CH4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于1999年生长季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主要类型草原土壤中CH4和CO2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H4浓度沿土壤剖面逐渐降低,而且不同土壤深度之间差异显著,而CO2浓度呈现出沿土壤剖面增加的趋势。草甸草原、羊草(Leymus chinesis )草原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草原土壤中CH4的浓度差异显著,季节变化明显,但是三类草原土壤中CO2浓度变化不大。测定结果还表明:一定时间尺度上,放牧对草原土壤中CH4和CO2的浓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天然与放牧草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内蒙古典型草原温室气体排放。结果表明,四类天然草原吸收CH4、排放N2O和CO2各自有其相对固定的季节变化形式,四类草原和大气交换温室气体通量的变化形式基本一致,受年度气候变化所控制,而土壤、植被类型、降雨量等天然因素和放牧强度等人为因素仅影响排放强度。与天然羊草草原相比,自由放牧降低了羊草草原对CH4的吸收和N2O排放,增加了CO2的排放。  相似文献   
5.
于 1999年生长季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主要类型草原土壤中 CH4和 CO2 浓度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CH4浓度沿土壤剖面逐渐降低 ,而且不同土壤深度之间差异显著 ,而 CO2 浓度呈现出沿土壤剖面增加的趋势。草甸草原、羊草 (L eymus chinesis)草原和大针茅 (Stipa grandis)草原土壤中 CH4的浓度差异显著 ,季节变化明显 ,但是三类草原土壤中 CO2 浓度变化不大。测定结果还表明 :一定时间尺度上 ,放牧对草原土壤中 CH4和 CO2 的浓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静  王平  杨明新  谷强  纪宝明 《生态学报》2021,41(24):9878-9885
由植物引起的根际土壤生物或非生物环境的改变能够反馈影响群落中不同植物的生长,直接改变共存植物的相对竞争关系,推动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作为土壤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微生物在植物-土壤反馈关系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对解释植物群落的演替进程和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草地植物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和外来物种入侵的过程中,宿主植物对丛枝菌根真菌(AMF)的依赖性较低,受本地病原菌的影响较小,一般不存在负反馈。在演替后期,植物对AMF更具依赖性,而积累的病原菌则产生较强的负反馈效应,从而促进群落物种共存和植物多样性,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稳定性。研究微生物-植物反馈机制不仅有助于完善草地退化与恢复理论,还对退化草地恢复治理的实践有着指导意义。未来关于根际微生物-植物反馈在草地群落演替中的作用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在实验方法上,开展专性微生物-植物反馈研究;(2)在测定指标上,进一步量化不同微生物在反馈关系中的功能差异;(3)在研究对象上,加强土壤微生物在植物群落水平的反馈研究;(4)在应用上,明晰植物-土壤反馈在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指导草地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7.
锡林河流域放牧条件下草原CH_4通量研究结果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静态箱法 ,于 1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2月对放牧条件下锡林河流域冷蒿 (Artemisia frigida) -小禾草草原甲烷地 -气交换通量进行了野外原位测定。研究结果表明 :锡林河流域草原是甲烷的弱汇 ,其吸收通量变幅较大 ,在0~ 499.6 8μg.m- 2 .h- 1之间 ,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表现为甲烷通量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分析揭示了甲烷通量与温度和降水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与地温之间的定量关系。两年的研究结果还表明 ,不同放牧率处理在一定的时间尺度上对土壤 -植被系统吸收甲烷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