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
弗兰克氏菌的G+C含量和DNA杂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些弗兰克氏菌的遗传和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株菌可以分为3个基因群。从木麻黄(Caswarina equisetifolia)分离的菌株可以划为一个基因群(与菌株S-103的DNA同源性在74%以上),这是国外尚未报道的新基因群。其他两株弗兰克氏菌菌株Ar14(从赤杨根瘤分离)和Ptll(从Purshia根瘤分离)分别形成另外两个基因群,这与An的报道一致。7株弗兰克氏菌DNA的G+C mol%在69-73。S-103基因群菌株不利用糖类,仅利用简单的有机酸盐。而菌株ArI4和Ptll则利用一些糖和有机酸盐作为碳源。  相似文献   
2.
不同放线菌属的化学与分子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新技术在分类学中不断地应用,放线菌分类学已从经典的形态分类转向化学分类(细胞壁化学组份,磷酸类脂,枝菌酸及甲基萘醌等).现在有些国家又开展了分子分类.本实验室自80年代始开展了放线菌化学分类,建立了上述化学指征的分析方法.自90年代起,又开展了分子分类,DNA-DNA杂交、23S rRNA寡核甘酸序列分析.近来,许多人用16S rRNA部分序列区分微生物不同的基因种.作者选用了23S rRNA部分序列区分放线菌的不同属种.现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菌种菌株10,13,23,C_(43),350,41,53,4650及N分离自云南省土壤中.C_(51)及3306来自日本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