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拟南芥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信号首先被膜上的受体BRI1/BAK1复合体感知,然后在一系列蛋白参与下传递到核内,进一步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本文综述了拟南芥中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研究的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的相关蛋白的变化。方法:将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只):心肌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P组)。两组均接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30min,开放再灌注180min。缺血后处理组,结扎LAD30min,然后灌注30s,阻断30s,重复4次,继而再灌注直至180min,分别取各组缺血区心肌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利用ImageMaster2D软件分析实验结果。结果:P组和I/R组对比,有11个蛋白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表达增强的有7个蛋白,表达降低的有4个蛋白。结论: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可能在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黄山地区地方特色食品及特色茶的摄入情况,探讨地方特色食品摄入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为改善当地居民的营养搭配及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黄山市境内三区四县518户常住居民,每户选取1名40岁以上的家庭成员作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疾病史等,并规范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腰围。采用食物频率问卷法记录调查对象1年的特色食品摄入频率和摄入量,再折算成标准人日摄入量。结果:黄山地区居民食用频率较高的地方特色食品是香菇、新鲜竹笋、火腿、咸肉、茶干、小烧饼、石头馃,每月3次及以上分别占46.1%、39.6%、44.8%、47.0%、39.6%、45.0%、38.4%,而毛豆腐和臭鳜鱼的食用频率并不高。结论:黄山地区居民食用的地方特色食品是香菇、新鲜竹笋、火腿、咸肉、茶干、小烧饼、石头馃,地方特色食品的摄入及饮茶与高血压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安徽省食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检验机构、科研院所食品专家对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的执行情况、理解能力和依从性,为标准的实施和修订提供资料。方法:应用横断面调查法,通过电子邮件、座谈会、传真等多种形式开展调查。调查对象选取安徽省区域内的食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检验机构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收集调查对象对标准具体条款的认知情况、执行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反馈的建议等。结果:食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检验机构和科研院所回收的有效问卷分别为34、25、28和12份,收集的反馈意见分别为74、35、17和14条;标准的知晓率为85.9%;食品企业、监管部门、检验机构工作人员和科研专家认为标准整体合理程度较高(合理和基本合理)的比例分别为67.8%、79.2%、84.2%、90.9%。标准使用频率≥1~2次/月的比例分别为64.5%、50.0%、47.3%、27.3%;认为标准可操作性较高(可操作性很强和可操作性好)的比例分别为77.4%、62.5%、68.4%、90.9%。针对具体条款“可选择标示内容”、“营养成分的表达方式”、“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的预包装食品”的理解程度较低。结论:GB 28050—2011的整体合理程度较高、可操作性较好,但是部分具体条款还需要完善和优化,建议对中小食品生产企业、检验机构加强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推进标准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5.
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广泛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对外界环境因子变化的反应,在作物上的应用也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通过遗传学等手段对相关突变体及功能基因的研究为其生物合成与功能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总结了油菜素内酯在植物各组织内的分布、生物合成、相关合成突变体及其编码基因的性质、生理功能以及与其它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安徽黄山地区居民的超重/肥胖与膳食结构的关系,为当地居民超重/肥胖的膳食营养干预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利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黄山地区居住时间超过10年的家庭中选择200户,称重法记录包括1个休息日在内的连续3日膳食摄入情况,根据标准人日数求出平均每人每天膳食摄入量。从每个家庭中选1名40岁以上者,问卷调查人口学资料及健康状况,规范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腰围。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与膳食因素的关系。结果:居民超重率为23.5%、肥胖率5.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蛋白质供能比过低(OR=1.325,95%CI=1.011~2.948)、脂肪供能比过高(OR=1.749,95%CI=1.064~3.699)、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过高(OR=1.238,95%CI=1.057~2.853)以及食盐摄入量(OR=1.493,95%CI=1.270~1.755)具有统计学意义。脂肪供能比过高(OR=1.281,95%CI=1.110~2.716)可能是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膳食因素对该地区居民超重/肥胖和腰围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肥胖影响母体和子代维生素D水平可能的机制尚无定论,本文综述肥胖对母体和子代维生素D代谢以及胎盘转运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孕期维生素D营养及补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调整的膳食平衡指数(DBI-07)评价合肥市中年人群的膳食质量,探讨膳食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整群抽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合肥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年龄为45~60周岁的体检者580名,按照是否患有MS将调查对象分为MS组和非MS组。采用半定量的食物频率问卷收集调查对象1年内的食物摄入情况,运用调整的膳食平衡指数(DBI-07)计算并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评分。2组的膳食平衡指数比较及食物摄入评分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的影响因素。结果:膳食摄入不足(LBS-DBI)、膳食摄入过量(HBS-DBI)和膳食不平衡(DQD-DBI)与MS的风险升高有关,OR值分别为1.034(95% CI∶1.007~1.062)、1.078(95% CI:1.029~1.130)和1.054(95%CI:1.027~1.082)。结论:膳食摄入不足、膳食摄入过量和膳食摄入失衡与MS的高风险相关。预防MS的发生,需要注重膳食平衡。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发生发展与人们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各种膳食营养素与血压的调节有关,本文就各种营养素与血压的关系,调节血压的机制,以及干预措施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合肥市包河区高血压罹患现状,分析影响高血压的相关膳食因素以及体力活动因素,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为更好地开展预防高血压为主的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基础依据,减少高血压相关疾病的发生。方法:选择在2014 年 6月~2014 年12 月合肥市包河区的1 899名15岁以上常住人口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获取详尽的记录。采用 t 检验、χ2检验、Logistic 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显著性水准α取 0.05。结果:本次调查中,共调查1 899人,年龄47.14±17.87岁,男性956人、女性943人,高血压患病率27.96%(男31.38%、女24.50%)。统计检验结果显示,与非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年龄、BMI、腰围、基础代谢、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指数均较大(P<0.05)。每周3次及以上的高强度的工作、高强度的休闲活动、步行或骑自行车与高血压患病率呈负相关(P<0.05)。高血压组的睡眠时间少于非高血压组(P<0.05)。结论:较大强度的体力活动、充足而又良好的休息、适宜的体重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