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A组4型进行生物化学特性及免疫原性的研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结构蛋白全长或部分片段的GST融合蛋白,纯化CV-A4病毒颗粒,制备兔抗CV-A4 VP1~VP4蛋白及抗CV-A4病毒颗粒抗血清。以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结合SDS-PAGE电泳法,对CsCl密度梯度纯化的CV-A4的空心颗粒(EP)与实心颗粒(FP)的蛋白组分、纯度、多聚蛋白酶剪切进行分析。以微量中和法测定以上6种抗原免疫的兔或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效价,评估免疫原性。WB和间接免疫荧光法证明了抗体特异性。EP由VP0、VP1和VP3构成,而FP的VP0被剪切,故由VP1-VP4构成。EP和FP比例分别为41%和59%。CsCl密度分别为1.26 g/cm3和1.34 g/cm3,纯度分别为70.5%和96.3%。中和试验显示,兔抗全病毒抗体具有中和作用,而兔抗CV-A4VP1~VP4结构蛋白抗体不具有中和作用。免疫原性强弱为:FP>EP>VP1-VP4。本研究建立了CV-A4纯化病毒结构蛋白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重组病毒蛋白及2种病毒颗粒的免疫原性及免疫持久性。对包...  相似文献   
2.
登革病毒属黄病毒属,可通过蚊虫传播,感染人体后可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从轻微发热到严重的并发症,称为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以及登革休克综合征。过去50年,全球登革热感染病例增加了约30倍。目前,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约占世界2/5的人口存在感染风险。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疫苗研究已成为登革热疾病防控的重心。然而,由于缺乏对病毒致病机理及病毒感染免疫应答深入的了解,候选疫苗的研发受到阻碍。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疫苗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目前正在研究的登革病毒疫苗依托各种技术平台,种类多样,对正处于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阶段的不同类型疫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用CV-1细胞从急性腹泻病儿7份粪便标本中直接分离出4株人轮状病毒(HRV),并适应传代14代。感染细胞出现特征性细胞病变,经电镜、ELISA、免疫荧光染色及病毒RNA电泳等试验证实HRV毒株在CV-1细胞中的繁殖及抗原特异性。病毒滴度为10~(6.0)TCID_(60)。分离的4株HRV毒株均为RNA电泳型长型,经CV-1细胞传7~14代后,RNA图型与原粪样相比未见变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2016-2017年襄阳市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样品的分离与鉴定,了解主要病原之一的柯萨奇病毒A2型(Coxsackievirus, CV-A2)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7年12月襄阳市HFMD患儿肛拭子样品,用人类横纹肌肉瘤细胞(RD细胞)培养,分离病毒。RT-PCR扩增CV-A2 VP1基因,Megalign软件分析VP1基因同源性,MEGA6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比较3种疾病(急性迟缓性麻痹、手足口病和急性呼吸道感染)CV-A2分离株VP1氨基酸序列,分析可能的致病位点。扩增CV-A2代表株基因组全长序列,用SimPlot软件分析可能的重组事件。结果 2016-2017年CV-A2襄阳株之间VP1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4%~99.8%,98.0%~100.0%;襄阳株与CV-A2原型株(Fleetwood株)之间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0.8%~81.9%,95.3%~95.9%。与襄阳株同源性最高的为2017年江西株(GenBank:MG926784),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7%~98.8%,98.0%~98.6%。襄阳市HFMD主要病原之一的CV-A2 VP1基因系统发育树显示,襄阳株与国内主要流行株同属于基因型D。3种疾病分离株的VP1氨基酸比对发现,急性迟缓性麻痹分离株和HFMD分离株在第21、60、82和215位存在差异;而HFMD分离株与呼吸道感染分离株之间只在167位存在差异,由谷氨酸变成天冬氨酸。CV-A2重组分析提示,襄阳株在P1区域与Fleetwood株同属一分支,在P2区域与CV-A5 Swartz株亲缘性最高,但在P3区域与CV-A16 G-10株有较高的相似度。结论虽然CV-A2襄阳株与其他流行株在VP1区序列上亲缘性较高,但其VP1氨基酸突变或与其他肠道病毒的型间重组可能导致其致病特性与流行病学特点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正> 与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相比,活疫苗的显著优点是能诱导更有效的局部粘膜免疫力及更持续的免疫反应能力。而活疫苗的最大缺点则是遗传不稳定使得减毒特性丧失的可能性。目前,应用以下5种策略使这种可能性减小到最小程度,同时又不致于影响减毒与免疫原性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是所有活疫苗株所必需具备的。 一、用琴纳(Tennel)法研制活疫苗株 这种方法是用与人病毒抗原相关的动物病毒株作为疫苗,免疫接种于人体以预防人病毒引起的疾病。通常,在其自然宿主上适应力很好的动物病毒接种于人体后,它们的繁殖能力不是太强,因此对人来说是减毒的。目前,人们将传统的琴纳法与现代病毒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相结合,研制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介绍了ELISA方法,并报道了用此法得知的粪IgG的一些特征。 材料和方法 抗原:人轮状病毒“Wa”株在加胰酶的MA104细胞上增殖后,聚乙二醇浓缩,再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收集内衣壳形成的带(密度,1.38g/Cm~3),4℃保存待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重组杆状病毒滴度间接免疫荧光法的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 构建含有重组质粒pGEX-6p-1-GST-GP64大肠埃希菌BL21(DE3),进行IPTG(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 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杆状病毒截短GP64糖蛋白。配伍佐剂后采用背部多点注射的方式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兔抗杆状病毒GP64多抗作为免疫荧光结合抗体,在96孔板里贴壁培养Sf9细胞,接种10倍系列稀释的重组杆状病毒共孵育一定时间,80%冷丙酮固定、透化,一抗稀释比例为1∶200、荧光二抗稀释比例为1∶500,荧光显微镜下显色,计数荧光灶数目计算病毒滴度。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成功制备了GP64兔多抗;检测时Sf9细胞与重组杆状病毒共孵育时间4 d;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细胞可与GP64抗体发生特异的荧光灶反应,未感染细胞对照组未出现特异性荧光灶;组内和组间测定结果的RSD均<5%;同一样品不同人员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6,F表);同一样品梯度稀释后,稀释倍数的对数与病毒滴度呈线性相关(R2  相似文献   
8.
<正>轮状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此科特征是:病毒直径为60~80nm。双链RNA基因组是由10或11个片段组成,总分子量为10—16×10~6道尔顿,20面对称体,无包膜,能耐脂溶剂,成熟于细胞浆内有高电子密度的病毒核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CV-A10已成为手足口病的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本研究对3株不同CV-A10毒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及体液免疫原性比较分析,筛选最适的CV-A10灭活疫苗候选株。将2014年荆州(JZ)分离株CV-A10-L12、2019江苏沛县(PX)分离株CV-A10-195和CV-A10-300,作为候选疫苗株经10层Vero细胞工厂培养,蔗糖垫底离心、蔗糖梯度离心、氯化铯等密度梯度离心后收获病毒颗粒。对不同候选毒株的滴度、病毒实心颗粒(FP)和空心颗粒(EP)的产量和比例、氯化铯密度、形态及结构蛋白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将纯化后病毒颗粒经甲醛灭活后,免疫Balb/C小鼠评价免疫原性。三株CV-A10候选疫苗株细胞工厂培养、纯化后,收获了高纯度、含病毒结构蛋白、形态完整的EP、FP颗粒。按照细胞培养自然EP和FP比例混合后,免疫6周龄Balb/C小鼠。以同源和非同源的四株CV-A10毒株作为中和毒种,测血清中和抗体滴度,评价3个疫苗候选株的体液免疫原性。CV-A10-195/PX/2019株病毒颗粒产量及免疫原性高于CV-A10-300/PX/2019株,高于CV-A10-L12/JZ/2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