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铜-64(半衰期12.7小时)是PET上常用的一种正电子放射性核素,其不仅能够作为示踪剂同时还能够用于治疗,特别是对癌症的放射治疗,效果显著。以往~(64)Cu只有通过核研究反应堆快速中子通量捕获才能生产(即质子流轰击锌),反应周期长且成本高,极大的限制了~(64)Cu的生产和应用。为实现~(64)Cu的大量生产、应用同时节约成本,国际上已开展医用回旋加速器~(64)Cu的高效制备研究,目前最常使用的是64Ni经质子束流轰击后发生核反应产生~(64)Cu。通过结合我中心实际操作经验,本文旨在阐述医用回旋加速器(能量16.5Me V)高效制备~(64)Cu的方法。以天然镍粉为电镀原材料。将其电镀成功后,利用30微安的质子束流开始轰靶,最后通过离子交换柱将~(64)Cu、64Ni和其他放射性产物快速分离,从而得到纯度高、放射性活度高的~(64)Cu。  相似文献   
2.
许秀安  申宝忠  王丹  孙夕林  王凯  刘芳 《生物磁学》2011,(21):4090-4094
目的:探索帕金森病(PD)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表现。方法:34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和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GEL5T磁共振成像系统,行常规的快速自旋回波T1、T2加权像后,加扫三维磁敏感加权成像覆盖基底节区及中脑。使用SWI后处理软件在校正相位图上两次测量双侧尾状核头、苍白球、壳核、黑质、红核的相位值,最终的相位值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结果:病例组患者黑质、壳核的相位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黑质及壳核铁沉积增加。病例组壳核的相位值与PD病程之间存在负相关。对照组中尾状核头、壳核、黑质相位值左侧低于右侧。结论:SWI是显示PD患者脑内缺沉积的有效音白枪杏方法.  相似文献   
3.
分子成像可在活体状态下直观判断分子靶向药物靶位点存在状态,分子靶向药物与靶位点结合率及精确监测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依据。EGFR是多种恶性肿瘤的关键靶点。研究表明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很有潜力的成像探针,其中尤以4-苯氨基.喹唑啉类研究最为广泛。本文简要介绍4-苯氨基-喹唑啉不同衍生物的结构及性质。阐述了^18F标记4-苯氨基.喹唑啉类的主要方法:先用^18F标记苯氨基,然后将^18F标记化合物与喹唑啉或衍生物进行连接,和^18F标记喹唑啉或其衍生物,然后与苯胺或其衍生物进行连接。并且进一步比较不同示踪剂在体外、动物和人体内生物分布、肿瘤摄取和代谢的异同。特别是对^18F标记示踪剂与11c标记示踪剂在动物和人体分布进行比较。尤其是[^18F]ML04肝脏摄取低,肿瘤.本底高,多数学者认为[^18F]ML04是最有潜力成为^18F标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4-苯氨基-喹唑啉类示踪剂。  相似文献   
4.
摘要:基础医学、药物研发和临床医学是三个不同的的领域,因此这些领域的很多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经常无法及时应用于临床实 践。转化医学是以疾病为中心,加速将基础研究的成果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旨在有效的将三个领域有机结合在一起。分子影 像学(molecular imaging, MI) 可在活体上、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生物学过程成像并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为转化医学的实现提供 了保证。分子影像技术采用无创的医学影像技术使活体状态下组织细胞中的特殊分子生物学特性得以直观揭示,主要用于对疾 病早期诊断、疾病分期(分层)、疗效监测、指导疾病的个体化治疗以及新药的研发等领域。本文主要介绍分子影像的技术特点、其 在转化医学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其在个体化治疗中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递增,分子靶向治疗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革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癌症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EGFR的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近年研究热点。目前,已有多种EGFR分子靶向药物应用于临床,但总体有效率偏低。研究表明EGFR过表达和/或突变对治疗效果影响显著,因此治疗前准确评价肿瘤EGFR表达水平及突变状态显得尤为重要。分子成像能够实现活体细胞及分子水平生物学过程成像,并进行定性定量研究,使在体揭示EGFR表达状态成为可能。本文简述EGFR靶向分子成像的研究进展并对不同分子探针成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不同分子成像探针的功能进行评价,以期有益于EGFR靶向分子成像探针的研发及EGFR靶向分子成像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医疗数据信息集成系统的3D打印技术在治疗肺癌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符合肺癌临床路径,进入医疗数据信息集成系统,并接受320排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3D打印出实体1:1大小的患侧肺血管及肺病灶模型,术前制定手术方案且模拟手术过程的4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电视胸腔镜应用内镜缝合切割器切除病灶,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明确诊断,行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观察术中肺血管与3D打印符合程度。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量、有无术中死亡、病理结果、并发症、引流时间和引流量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术中证实95%以上的肺血管可被3D打印出来。手术时间(51.4±18.1)min,术中出血量(40.2±20.3)mL。切除淋巴结(7.1±2.8)枚。无术中死亡。术后病理回报示肺鳞癌13例,肺腺癌29例。病理分期:T1aN0M0 12例,T1aN1M0 10例,T1bN0M0 3例,T1bN1M0 3例,T2aN0M0 2例,T2aN1M0 12例。术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其中肺感染6例、肺膨胀不全6例、房颤5例,所有患者经积极后痊愈;术后引流时间(3.0±1.2)d,引流量(200.7±66.1)mL/d。42例随访2~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0月,40例无瘤生存,术后6个月发生转移脑转移2例,分别于术后7和10个月死亡。结论:基于医疗数据信息集成系统的3D打印技术可以应用于肺癌手术。  相似文献   
7.
脑白质疏松症发病率逐渐增高,其相关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发现LA患者存在的隐匿性损伤对早期治疗及预防有重要临床意义。LA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受损引起血管通透性的改变,从而使周围组织的弥散程度发生改变,细胞外水分子运动对信号的改变起主导作用。DTI是目前检测脑白质唯一的无创性方法,可从量和方向上反映成像的体素内水分子扩散的变化,可以测量组织中扩散的各向异性。DTI较传统的MR能更好的反应神经系统白质的超微结构的改变,为影像学与其病理生理的相关性研究提供新的方法。目前对脑白质疏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神经功能相关区域DTI量化指标的改变,因此本文对脑白质疏松的DTI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危及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较高,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目前临床对乳腺疾病的检查方法很多,既往检查主要包括钼靶、超声等,因价格便宜、操作方便,已成为常规的乳腺疾病检查方法,但两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并有自身的局限性。CT软组织分辨率较高,但检查过程中的X线剂量较大,并且动态增强时间较长,故作为乳腺钼靶的补充检查手段。这些检查方法对乳腺疾病均有不同的诊断意义,在当前众多诊断乳腺疾病方法中,具有无辐射,较高软组织分辨力及可多方位多层面成像的乳腺磁共振(MRI)成像有其独到的优势,某些方面能弥补超声和钼靶检查的局限性,乳腺磁共振可提供病灶形态学和增强血流动力学表现,可用于常规检查方法不能确诊病灶的鉴别诊断。乳腺肿瘤MRI成像对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乳腺MRI影像技术、MRI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予以综述,探讨MRI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PBL和PAC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级临床本科生40人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另40人采用PBL和PACS相结合的教学法授课。课程结束后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以调查问卷的方法评价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感兴趣程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PBL和PACS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学生与传统教学法相比,理论考试成绩有所提高,但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分析成绩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PBL和PACS结合的教学方法更受同学欢迎,更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P0.05)。结论:采用PBL和PACS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值得在教学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制明胶海绵栓子经股动脉栓塞介入术制作稳定的犬精确局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对12只杂种犬用明胶海绵颗粒经微导管栓塞左前降支(LAD)第二对角支远端分支,致前室壁或下壁缺血/梗死;于术前、术后行冠脉造影、心电图、99mTcN-MPO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术前2h及术后1、3、6、12、24h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肌钙蛋白I(cTnI);4W后动物处死,苏木素-伊红(HE)染色病理学确认梗死.结果:介入栓塞LAD远端分支后,2只犬由于出现室性纤颤而死亡,10只犬心梗后24h存活,连续观察28d后依然存活良好.与自身对照相比,心梗后冠脉造影示LAD远端分支闭塞;心电图VI-V3,Ⅱ,Ⅲ,aVF表现为S-T段抬高;99mTcN-MPO SPECT心肌断层显像示心梗区放射性核素摄取明显减低或缺损;AST、CK、CK.MB、LDH、cTnl均于术后升高;HE染色示心肌细胞核消失、碎裂,胞质均质红染,间质水肿.结论:微创介入法制作犬精确局灶心梗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与安全性,可以为临床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提供可靠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