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患者106例,按照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hs-CRP、D-二聚体和Lp-PLA2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其与纤维帽厚度、斑块偏心指数和血管重构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的血清hs-CRP、D-二聚体和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易损斑块组的血清hs-CRP、D-二聚体和Lp-PLA2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hs-CRP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712,P0.05),与斑块偏心指数和血管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0.813,0.756,P0.05);D-二聚体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654,P0.05),与斑块偏心指数和血管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0.912,0.853,P0.05);Lp-PLA2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796,P0.05),与斑块偏心指数和血管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0.836,0.729,P0.05)。结论:hs-CRP、D-二聚体和Lp-PLA2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菌糠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莹  田龙  徐敏慧  王蓓  宋冰  李玉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11):3658-3670
中国是食用菌生产第一大国,每年产生约1亿多t菌糠,菌糠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和多糖等物质,但大部分菌糠都被当作废弃物直接丢弃或焚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同时也不符合我国新时期的环保政策,如何变废为宝,科学、环保、经济、合理地利用菌糠成为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食用菌菌糠综合利用的方式和现状进行阐述,探讨菌糠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菌糠利用的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食用菌菌糠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桃木为主要栽培基质,分别设置不同质量分数(20%,40%,60%,80%)的桃木替代常规配方中的栎木进行香菇生产,考察不同比例桃木替代对香菇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农艺性状及子实体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80%栎木屑、18%麸皮和2%石膏)相比,一定比例的桃木屑添加(<60%)对香菇菌丝生长不产生影响,过高的桃木添加量(≥60%)会显著降低菌丝生长速度,满袋时间相应延长;随着桃木添加量的增加,总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添加桃木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其中2号配方(40%栎木屑、40%桃木屑、18%麦麸、2%石膏)产量最高、菇型最好,生物学效率达到79.08%;添加60%以上的桃木配方提高了二级菇的比例,子实体整体较大;检测桃木完全替代的配方生产的第一潮香菇子实体的农药残留以及重金属,均不存在超标的现象,证实了桃木基质用于香菇生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