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试验测定了分离自中国小麦赤霉病常发生地区病麦穗上的47个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菌株的产毒紊能力。结果表明,它们可以产生25种包括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s)、倍半萜类化合物(sesquiterpenes)、赤霉烯酮(Zearalenone)和丁烯羟酸内酯(Butenolide)等类的已知次生代谢物。这些菌株属于化学型 I,其中,来自我国温暖麦区的菌株都属化学型IA (deoxynivalenol,3-acetyl),并在气候冷凉地区发现化学型IB(de-oxynivalenol,15-acetyl)菌株。  相似文献   
2.
中国小麦赤霉病菌优势种—禾谷镰刀菌产毒素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裕中米.  JD 《真菌学报》1994,13(3):229-234
试验测定了分离自中国小麦赤霉病常发生地区病麦穗上的47个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菌株的产毒素能力。结果表明,它们可以产生25种包括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s)、倍半萜类化合物(Sesquiterpenes)、赤霉烯酮(Zearalenone)和丁烯羟酸内酯(Butenolide)等类的已知次生代谢物。这些菌株属于化学型I,其中,来自我国温暖麦区的  相似文献   
3.
大赖草比抗病品种“苏麦3号”更抗小麦赤霉病。经离体和活体赤霉病抗性单花滴注鉴定和有丝分裂中期及减数分裂中期Ⅰ的C-分带分析,选育出添加了1对第2染色体的抗赤霉病异附加系,其44条染色体在MI配成0.12—0.40ⅠI+21.70—21.93Ⅱ+0.01—0.04Ⅳ。经C-分带和生物素标记的染色体组DNA作探针的分子原位杂交分析证实添加的1对外源染色体在MI配成二价体,在细胞学上已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4.
从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孢FusariumgraminearumSchw.强致病力(F15)和弱致病力(H28)菌株的菌丝细胞壁制备获得提取物(HCW),分别在抗病和感病小麦品种上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HCW可显著提高小麦黄化芽鞘、愈伤组织和穗组织等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黄化芽鞘组织的脂氧合酶(LOX)的活力,但不影响小麦黄化芽鞘的生长。强、弱致病力菌株的HCW的生物活性无明显差异,抗、感病品种对HCW的反应也基本一致。禾谷镰孢产生的一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也具有类似的生物活性.HCW和DON均可抑制病菌的生长,但这种抑制作用又可部分互相抵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