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探究盐生植物田菁及其根际功能微生物改良盐碱地的效果,本研究从黄河三角洲盐碱区田菁根际土壤中分离促生菌,并明确其耐盐促生效果。【方法】采用选择培养方法从田菁根际土壤中分离固氮菌、解磷菌以及解钾菌,并进行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之后对菌株的耐盐及促生特性进行测定,筛选性状优良菌株进行玉米促生作用研究。【结果】共分离得到105株根际促生菌,其中N102兼具多种促生特性且耐盐性达15%。田菁种子发芽试验表明,N102可显著提高田菁发芽率(47%,P0.05)、芽长(48.5%,P0.05)和根长(60%,P0.05);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102对盐胁迫下玉米的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重以及根干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系统发育分析,N102与Enterobacter soli ATCC BAA-2102 (NR117547)序列相似度为99.30%,鉴定属于Enterobacter属。【结论】菌株N102具有多种植物促生耐盐特性,具有开发成有效促进盐碱地作物生长的微生物肥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提取物丹参酮IIA磺酸钠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作用。方法:复制SD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即经右侧股动脉插管放血,左侧股静脉建立液体通道,经颈动脉插管至左心室监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压;在达到最大放血量后,治疗组大鼠给予丹参酮IIA磺酸(10mg/kg)。按时间点经股静脉取大鼠静脉血,测量血清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各组心肌酶改变。并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促炎因子IL-Iβ、IL-6、IL-10和TNFα的改变。结果:丹参酮IIA磺酸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创伤失血性休克导致大鼠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显著减轻了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改善了创伤失血性休克导致大鼠的低血压;抑制了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可能在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为临床提供了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提供了新的可能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用网捕法对四川名山蒙顶山山区有瓣蝇类进行了调查,共采集成蝇标本18873只,隶属7科19亚科62属132种,其中古北区+东洋区种占34.8%,东洋区种占29.5%,特有种占9.8%,跨多区种占25.9%.紫翠蝇Neomyia gavisa,肥躯金蝇Chysomya pinguis及反吐丽蝇Calliphora vomitoria为该山区优势种,其构成比分别为24.4%、19.8%和11.2%;毛胫厕蝇Fannia hirtitibia等13种为当地特产种.紫翠蝇Neomyia gavisa、巨尾阿丽蝇Aldrichina grahami、反吐丽蝇Calliphora vomitoria及紫绿蝇Lucilia porphyrina常年均可见成蝇出没.  相似文献   
4.
57例脑卒中偏瘫早期功能锻炼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霞  张莉 《蛇志》2004,16(3):51-52
脑卒中发病急骤,神经功能恢复慢,大都不同程度的遗留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社会和家庭负担.我们对5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早期功能锻炼护理,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最近已有多种方案用于人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但是分化效率相对较低。因此,有必要研究更恰当的分化方法,来加强心肌细胞分化,从而产生满足细胞移植治疗需要的大量细胞。本研究表明,早期拟胚体形成阶段使用含血清培养基对人胚胎干细胞向心肌分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EB形成阶段的第5-7天,加入维生素C、二甲基亚砜和5-氮杂2′-脱氧胞苷处理,能够促进具有自发节律性收缩的心肌细胞的分化。用0.1mmol/L AA,特别是与5-aza-dC联合能诱导分化更多的搏动心肌细胞。大部分自发节律收缩的细胞团的收缩频率与成人心脏搏动频率一致,并持续至194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创伤导致的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导致死亡的原因之一,传统的快速扩容措施会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炎症反应和组织细胞的凋亡坏死;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具有抗炎、促进心血管增生等多种生理保护功能,在此实验中我们探索了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对出血性休克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雄性SD大鼠出血性休克模型:复制大鼠腹中正切口造成创伤模型,然后经右侧股动脉插管放血,造成失血性休克,右侧股静脉建立液体通道准备复苏,给药组大鼠经腹腔给予NaHS(28μmol/kg),经左侧股动脉插管至左心室监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取大鼠复苏后2 h静脉血,测量血清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各组心肌酶改变。以蛋白印记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与Caspase-8的表达变化。结果:外源性H2S对创伤性休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保护了创伤休克导致的心肌细胞的损伤,并上调了大鼠心肌组织中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下调了促凋亡蛋白Bax及Caspase-8的表达。结论:外源性硫化氢可能通过抑制凋亡途径来保护创伤性休克导致大鼠的心肌组织的损伤,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HTS),生理盐水组(NS),NaHS处理组(NaHS),采用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Sham组完成所有手术操作,但不放血和复苏,HTS组完成所有手术操作放血后给予Ringer's液复苏,NS组放血后在Ringer's液复苏前腹腔注射与NaHS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NaHS组在复苏前给与NaHS28μmol/kg(生理盐水稀释至0.5ml)腹腔注射。持续监测各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律(HR),并通过测定血浆中TNF-α、IL-1β、IL-6和IL-10浓度的变化,观察外源性硫化氢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①与HTS组及NS组比较,NaHS组复苏后MAP明显改善(P〈0.05)。②与HTS组及NS组比较,复苏后1小时NaHS组血浆TNFα、IL-1β、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而IL-10浓度四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外源性硫化氢可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平均动脉压及抑制复苏后早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姬广敬  王艳霞 《蛇志》2002,14(4):55-56
1998年 1 2月至 2 0 0 1年 1 2月 ,我院采用血液灌流 (HP)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阿托品过量患者 1 0例 ,获得较好的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0例患者均为口服剧毒有机磷农药中毒 ,服药至转入我院时间为 6~ 3 6 h。 1 0例患者均在来院前阿托品用量 6 70~ 3 2 0 0 mg,平均(1 6 0 0± 2 0 0 0 ) mg,均有阿托品过量体征 ,ch E测定试纸法 0~ 1 5 %。1 .2 方法 停用阿托品。急症者 HP治疗以重庆MP- 1 0 0血透机为动力 ,灌流器为廊坊产 YTZ-1 6 0 ,活性炭为 1 6 0 g,采用直接穿刺法 ,建立 HP的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1年在我院住院患者共299例,入选标准:年龄30岁~80岁之间;心功能Ⅰ-Ⅱ级;入选前未接受甲状腺激素及胺碘酮治疗.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91例,实验组208例,实验组根据血管病变数量再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72例,双支血管病变组87例,及三支血管病变组49例,用放射免疫方法于造影前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各组间FT3、FT4、TT3、TT4及TSH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FT3水平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三支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浆FT3水平显著低于双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浆FT3水平显著低于单支血管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清TT4、TT3、FT4、TSH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FT3呈低水平状态,且随着血管病变加重FT3下降越明显,检查甲状腺激素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300mT恒磁作用对于糖尿病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修复效果,旨在为其系统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周龄雌性SD大鼠,体重220±20g,行腹腔注射50mg/kg链脲做菌素,3天后空腹血糖高于16.7 mmol/L的大鼠用于实验.32只糖尿大鼠病和16只正常大鼠的背部构建直径2cm的圆形创口,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恒磁场作用组,每组16只,术后一天采用无菌纱布将创口进行包裹,磁场作用组的纱布表面粘附有300 mT中心场强的钕铁硼恒磁片.分别于第6、13、20天每组处死4只大鼠,对其进行创伤愈合率和创伤表皮组织生物力学实验评估.结果:相比于糖尿病组,糖尿病恒磁场治疗大鼠的伤口愈合速度在第6、13、20天显著提高(P<0.05),伤口组织的抗张强度亦显著提升(P<0.05),其愈合速度接近于正常状态下的大鼠.结论:300mT恒磁场作用对于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创伤的愈合速率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恒磁场治疗凭借经济、简单、方便等特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