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植物群落蒸散量和CO2交换量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该文以水分、CO2动态的区域性整合为目标,开创了一种新的、同时测定群落蒸散量和CO2交 换量的方法——LI-6262 CO2/ H2O分析仪接气室法。借助这种方法测定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区群落蒸散量和CO2交换量,取得了较好的 结果。该方法将群落的重要生态过程:蒸散与光合、呼吸作用的测定联系起来,也因此得到一系列表征群落特性的有用指标;同时该方法具有 精度高、简便易携带、适于野外操作等特点,经进一步改进后可广泛用于草原、沙地及湿地植物群落的气体通量测定。对于精确研究草原区各 种植物群落类型的水分利用、光合和呼吸特性及草原区植被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植物群落蒸散量和CO2交换量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该文以水分、CO2动态的区域性整合为目标,开创了一种新的、同时测定群落蒸散量和CO2交换量的方法——LI—6262CO2/H2O分析仪接气窒法。借助这种方法测定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区群落蒸散量和CO2交换量,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该方法将群落的重要生态过程2蒸散与光合、呼吸作用的测定联系起来,也因此得到一系列表征群落特性的有用指标;同时该方法具有精度高、简便易携带、适于野外操作等特点,经进一步改进后可广泛用于草原、沙地及湿地植物群落的气体通量测定。对于精确研究草原区各种植物群落类型的水分利用、光合和呼吸特性及草原区植被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PTSD促进大鼠中缝背核细胞色素c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变化。方法应用无连续单一刺激(SPS)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SPS刺激后1d、4d、7d和对照组,应用酶组织化学法和RT-PCR方法观察中缝背核神经元Cyt-c的表达变化。结果光镜酶细胞化学法和RT-PCR法显示中缝背核神经元Cyt-c染色阳性细胞于SPS刺激后1d明显高于对照组,4d逐渐增高,并于7d达到高峰。电镜下显示Cyt-c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中缝背核神经元线粒体膜,SPS刺激后可见Cyt-c释放到胞浆中。结论 SPS刺激引起Cyt-c在PTSD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呈过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行为异常大鼠杏仁核神经元Caspase 9表达变化,有望揭示PTSD的部分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国际认定的SPS方法刺激建立大鼠PTSD模型,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SPS模型的1d、4d、7d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大鼠杏仁核Caspase 9的表达变化。结果SPS刺激后大鼠杏仁核神经元细胞内Caspase 9于1d开始逐渐升高,7d时表达最多;Caspase 9 mRNA的变化与之相一致。结论海马Caspase 9的表达变化,可能是PTSD大鼠情感行为异常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大鼠蓝斑神经元β-catenin(β-连环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国际认定的SPS方法刺激建立大鼠PTSD模型,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 大鼠100 只,随机分为连续单一刺激( 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 模型1 d、4 d、7 d、14 d 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TSD 大鼠蓝斑神经元β-catenin的表达变化;透射电镜观察PTSD大鼠蓝斑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经SPS 刺激后大鼠蓝斑神经元细胞内β-catenin于1d开始逐渐减少,14d表达最少;蓝斑神经元出现细胞凋亡改变.结论 蓝斑神经元细胞凋亡可能是导致PTSD 患者蓝斑功能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韩芳 《生命世界》2007,(4):20-21
失眠者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常常感觉痛苦不堪,积极求治,然而,与此类“睡不着”的患者相反,不少人老“睡不醒”,不分时间,地点酣然入睡,对工作及生活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危及他人及自身的人身安全,却很人引起关注。其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搞清新生大鼠HPA轴改变在应激低反应时期(stress hyporesponsive period、SHRP))的核受体-MR(盐皮质激素受体)和GR(糖皮质激素受体)在海马和视交叉上核(SCN)的表达变化。从而进一步了解新生大鼠发育时间对MR和GR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应用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了生后4d(PD4)和生后12d(PD12)的新生大鼠海马和SCN的MR、GR的表达。同时采用RIA方法测定了血清中皮质类固醇的浓度水平。结果RIA结果显示在应激低反应期给予刺激,血清皮质类固醇水平没有明显改变。在海马,PD12较PD4,MR-和GR-i mmunoreactivity在CA1区表达增强;在齿状回没有明显变化;在海马门(hilus)减弱。而在海马的CA3区和SCN中,PD4 GR-ir强烈表达,在PD12却下降。同时也发现在hilus细胞出现GR和nestin(巢蛋白)阳性表达的共存,但是却没有发现MR和nestin的共存。结论新生大鼠阶段,发育时间对MR和GR的影响因区域不同影响不同。GR和nestin(巢蛋白)的共存为探讨在新生大鼠阶段GR对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有否影响提供了实验资料。本研究也为进一步研究新生大鼠应激低反应状态下海马及SCN与低活性的HPA轴的关系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穹窿切断后海马神经元GR表达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实施大鼠穹窿切断术研究海马神经元核受体GR(glucocorticoidreceptor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穹窿切断模型,于穹窿切断术后0、4、7、10d取材;同时取材假手术组(非穹窿切断术)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ting方法分别进行各组海马神经元GR表达变化的观察及定量检测。结果穹窿切断7d后,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海马神经元GR表达下调,10d下调更为显著。结论穹窿切断后,海马GR表达下调,提示可能减弱海马对HPA轴的抑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2年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登额曲下游河段调查所得的细石核为研究对象,尝试分析该流域的细石叶工艺。研究表明,石制品原料为通天河两岸的河滩砾石,主要为硅质岩。流域内楔形细石核为主要类型,细石核原型以石片为主,台面更新频繁,可见局部更新和全部更新两种方式,局部更新表现为沿台面周缘向内打下浅平、细小的片疤,全部更新表现为将原台面全部修掉。细石核楔状缘预制包括两面加工和单面加工两种方式。作业面更新可见局部更新、全部更新和作业面转移三种方式。局部更新表现为修掉原有作业面的一部分,全部更新即将原有作业面全部修掉,作业面转移表现为转向细石核后缘继续剥取细石叶。细石叶工艺对比研究显示,该区域细石叶工艺与"阳原技术"和"拉乙亥技术"在细石核原型选择、毛坯制作、台面更新以及细石叶剥取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disorder,PTSD)连续单一刺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模型大鼠前额内侧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94(Glucose-regulated protein,GRP94)的表达变化,探讨PTSD发病机制过程中存在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action,UPR)的激活及GRP94在UPR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60只,建立国际认定的PTSD-SPS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分别于1d、4d、7d取材。应用免疫组化、蛋白印迹和RT-PCR方法检测PTSD大鼠mPFC神经元GRP94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蛋白印迹和RT-PCR方法均显示,给予SPS刺激后大鼠GRP94的蛋白表达及GRP94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O.05),7d达到顶峰。结论分子伴侣GRP94表达发生变化,提示SPS刺激后大鼠mPFC神经元出现未折叠蛋白反应的激活,PTSD的发生过程中GRP94参与了未折叠蛋白反应,对揭示PTSD致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