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王振纲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药理学家,自1948年至今服务于协和医学院(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45年之久,在1984~1993的10年间担任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为中国药理学的教学、科研和学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任何炎症过程都存在两种类型的反应:(1)局部反应——各种血管和细胞的反应,包括多种介质的释放。例如,在焦磷酸钙诱发性胸膜炎中已证明存在着组胺、5-羟色胺(5-HT)、激肽、前列腺素(PGE_2、F_(2α))和环核苷酸等物质;(2)全身反应——发热、疼痛、血中及炎症区白细胞增多、血浆蛋白增多。在血浆蛋白中,除白蛋白外,尚有一些称为“急性期反应质”(APR) 的蛋白质,如触珠蛋白(Hp)、血液结合素(HpX)、α_2-巨球蛋白(α_2M)和血清淀粉状蛋白P组分(SAP),它们是由肝细胞合成。炎症时它们的增加并非由于释放增加,而是新合成增多。APR的生物合成由下列因素引起:RNA聚合酶激活、肝细胞蛋白合成增多、内质网和高尔基器增大、糖基转移酶激活等。炎性渗出液中APR的明显增多可能与抗蛋白酶功能有关,并在炎症反应中有一种长时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理學方面:在乙醯胆鹼的研究方面,正以之作為中樞神經系統活動時的化學指標,來觀察中樞抑制、间生態及外傷性休克等情况下,乙醯胆鹼含量的改變。實驗內分泌學方面仍在進行機體內激素不平衡与腫瘤生長的關係,以及激素對神經過程活動的影響等研究工作。另外也進行了組織胺對胃液分泌及血壓的反射性作用,神經體液對腎臟活動的調節,實驗性神經  相似文献   
4.
为了观察一些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对脑内核酸含量的影响,首先采用Tsanov等的双波长分光法测定了正常小鼠、大鼠和家兎全脑的核酸含量,并和单波长分光法及戊糖反应的比色法比较。用分光法测定RNA和DNA含量时所用波长分别为260及268mμ,在用双波长法测定RNA含量时选用的第二波长为284.25(小鼠,大鼠)和285mμ(家兎),测定DNA含量时的第二波长为281.5(小鼠,大鼠)和282.5mμ(家兎)。计算中需要的几个常数是:RNA的ε(p)_(260)=6915,DNA的ε(p)_(268)=9006;RNA的γ值为2.09(小鼠,大鼠)和2.24(家兎),DNA的γ值为1.46(小鼠,大鼠)和1.58(家兎);K_(RNA)为860(小鼠, 大鼠)和809(家兎),K_(DNA)为1090(小鼠,大鼠)和936(家兎)。用双波长法测定的4批实验37只小鼠脑内RNA含量为99.5—108.0毫克P/100克干燥组织,DNA含量为89.9—95.7毫克P%,RNA/DNA此值为1.06—1.15。6只家兎2批实验的结果,RNA含量为58.4—70.4毫克P%,DNA合量为38.3—44.1毫克P%,RNA/DNA此值为1.53—1.60。3只大鼠的平均结果,RNA含量为90.1毫克P%,DNA含量为64.2毫克P%,RNA/DNA比值为1.40。将我们所用三种方法测得的结果相互比较,并和其他作者用不同方法测定的结果相比较,表明用Schmidt-Thannhauser法和Schneider法测定脑内核酸含量时杂质的影响很大。在分光测定时杂质的影响主要存在于RNA的部分,双波长分光法可以消除杂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有突触前膜α-肾上腺素受点几年前,人们对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神经传递作用的知识,还集中在神经介质(以下简称介质)的合成、贮存、释放以及神经元的摄取等方面。当神经冲动到达末梢引起介质释放,释放的介质和突触后膜(即一般常称的效应器的细胞膜)的特异受点相结合,触发(triggering)效应器,引起反应;如平滑肌收缩或松弛、正性心力和心率作用,或引起唾液腺分泌等。直至最近几年才证明在神经末梢的外面还可能有突触前膜受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 N-甲对 P~(32)参入正常及肿瘤组织(或细胞)中核酸的影响。N-甲在治疗剂量下对 P~(32)参入大鼠吉田肉瘤(腹水及实体型)及小鼠艾氏癌腹水型的肿瘤细胞(或组织)核酸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以对参入 DNA 的影响最强。N-甲对 P~(32)参入小鼠艾氏癌实体型肿瘤组织核酸无影响;在小剂量下对 P~(32)参入小鼠网织细胞肉瘤组织核酸亦无明显影响。N-甲对 P~(32)参入正常及肿瘤动物脾脏核酸有明显抑制作用。N-甲与溶肉瘤素对 P~(32)参入正常及肿瘤组织核酸的影响类似,但在等毒性剂量下其作用较溶肉瘤素稍弱。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理科学会生理、药理专业学术会议于1962年6月25日至7月2日在沪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上海、北京和华东、东北、西南等地区十多个省市的科学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的教授、副教授等八十余人,另外上海市有关的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教师也出席了这次会议。在会上许多著名的生理学家和药理学家作了专题报告,详尽地介绍了本门学科中某一分枝的研究现状和新进展。与会者分别结合这些报告,畅谈了学科理论进展概况,相互交流经验,并对学科发展趋势和动向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远在20世纪初期Ehrlich就已经对抗代谢物有一些初步认识,后来Michaelis及Quastel等分别在研究蔗糖转化酶与α葡萄糖苷酶、琥珀酸脱氢酶发现有许多现象与抗代谢物的基本理论有关。Woolley等曾于1938年发现菸酸(一),β-乙酰吡啶(二),吡啶-3-磺酸(三)的化学结构相近,若以后两种化合物治疗狗的菸酸缺乏症,结果在正常  相似文献   
9.
研究抗肿瘤药对核酸代謝的影响,虽不是一个新的課題,但究竟抗肿瘤药的作用与其对核酸代謝的影响之間有无一致的相互关系,仍是一个爭論中的題。Skipper等曾应用C~(14)标記甲酸研究一些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对核酸代謝的影响,发現烏拉坦,6-酼基嘌呤、8-偶氮鳥便嘌呤对核酸合成有抑制作用。Davidson等应用P~(32)发現氮芥、1,4二甲烷碸基丁烷(Myleran)、三乙烯三聚氰胺(TEM)等对核酸代謝并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