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同温度下斜纹夜蛾的两性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是一种鳞翅目夜蛾科食叶害虫,在不同的寄主、饲料等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本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状况和种群参数的影响。【方法】在室内人工气候箱20±1℃,27±1℃和30±1℃(相对湿度和光周期分别为65%±10%和14L∶10D)条件下饲养斜纹夜蛾,观察和组建斜纹夜蛾在3种温度下的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结果】斜纹夜蛾各个阶段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变短,成虫产卵前期(adult preoviposition period,APOP)和总产卵前期(total preoviposition period,TPOP)同样表现为随温度升高而变短。此外,20±1℃处理的平均产卵量最高(1 810.36粒/雌),27±1℃处理次之(1 623.51粒/雌),30±1℃处理最低(1 084.60粒/雌)。斜纹夜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和净增殖率(R0)有显著差异,20±1℃处理的r和λ显著低于27±1℃处理和30±1℃处理;27±1℃处理的R0显著大于20±1℃和30±1℃处理;20±1℃,27±1℃和30±1℃下平均世代周期(T)分别为52.51,30.63和26.87 d,依次减少且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斜纹夜蛾在27±1℃和30±1℃温度条件下均表现出很强的增殖能力,该结果可为田间综合防治斜纹夜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冯晓菲  贡常委  王学贵 《菌物学报》2019,38(7):1033-1045
为明确四川省草莓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群体遗传结构及其多样性水平,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分离自四川省10个县(市)的195株灰葡萄孢菌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灰葡萄孢菌多态性丰富,6条ISSR引物共产生了63个多态性位点,应用Popgene32软件计算四川省不同主产区域(除德阳广汉种群外)种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均达到了H>0.2、I>0.3的水平,表明四川省的灰葡萄孢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灰葡萄孢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Ht)均值为0.2976,种群内遗传多样性(Hs=0.2458)远远高于种群间(Dst=0.0518)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系数(Gst)均值0.1742,基因流(Nm)均值2.3696,说明该地区灰葡萄孢菌种群间遗传分化不明显,群体内基因交流频繁。通过UPGMA法和Omishare Tools热图软件均可将10个采集点分为3个类群,来自绵阳江油的菌株单独构成一个类群,来自成都崇州和德阳广汉的菌株构成一个类群,其余的菌株构成另外一个类群;利用Structure 2.3软件对195份灰葡萄孢菌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可将134份菌株划分成21个群,另外61个菌株被列为混合群体。  相似文献   
3.
岩木瓜化学成分的分离、结构鉴定与杀虫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岩木瓜Ficus tsiangii Merr. ex Corner的杀虫活性成分及杀虫活性,利用活性跟踪分离技术,通过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及葡聚糖凝胶等手段对岩木瓜茎和根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结合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从岩木瓜中分离得到4个生物活性化合物,分别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蒲公英赛酮、柯依利素及齐墩果酸.利用胃毒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500μg/g糖)对家蝇Musca domestica成虫的生物活性,其中蒲公英赛酮处理试虫48 h后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3.33%,表现出较强杀虫活性,并进一步测定了其对试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蒲公英赛酮处理家蝇成虫48 h后表现出较强毒力,其LC50值为89.82μg/g糖,略低于对照药剂鱼藤酮毒力(LC50值为67.58μg/g糖).因此,蒲公英赛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溴氰虫酰胺对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的亚致死效应,为甜菜夜蛾的综合防治和溴氰虫酰胺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溴氰虫酰胺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确定其亚致死剂量(LC10和LC25),并分别用该亚致死剂量处理甜菜夜蛾3龄幼虫,研究其对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和体内3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以LC10 和LC25剂量处理甜菜夜蛾3龄幼虫后,幼虫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虫重抑制率分别为11.55%和27.68%;LC10和LC25处理组3龄幼虫到化蛹天数分别比对照组延长0.07和0.20 d;化蛹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0.93%),分别为63.89%和49.43%;成虫寿命显著缩短1.11 d和2.08 d;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也低于对照组。亚致死剂量溴氰虫酰胺处理甜菜夜蛾幼虫后24-96 h,羧酸酯酶活性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呈先激活升高、后被抑制降低;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在药剂处理48 h和72 h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比。【结论】亚致死剂量的溴氰虫酰胺对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其幼虫体内解毒酶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氯虫苯甲酰胺诱导甜菜夜蛾细胞色素P450基因上调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诱导表达作用。【方法】采用O-脱乙基香豆素法研究了低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对甜菜夜蛾幼虫中肠P450s酶活性的影响,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了其对P450基因(CYP9A9, CYP4G37,CYP4S11和CYP6B)和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HQ852049)表达的影响。【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P450酶及相关基因的诱导作用均表现出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甜菜夜蛾4龄幼虫取食0.02 mg/kg氯虫苯甲酰胺饲料至5龄, 在蜕皮后6-36 h内, 其P450s酶活性增加为对照组的1.90~2.92倍, 诱导效应高于0.01 mg/kg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组(其P450s酶活性为对照组的1.11~1.62倍)。同时, 0.02 mg/kg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组甜菜夜蛾中肠P450基因CYP9A9, CYP4G37和CYP6B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上升为对照组的1.97~3.95, 2.46~4.29及1.53~4.48倍, 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 HQ852049 的相对表达量亦增加为对照的1.85~4.08倍。【结论】结果提示,氯虫苯甲酰胺可能通过诱导3种P450基因及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 HQ852049 基因mRNA的上调表达而增强了甜菜夜蛾幼虫中肠P450s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微小花蝽Orius minutus(Linnaeus)对4种主要自然猎物的喜好性。【方法】通过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试验,室内测定并比较了微小花蝽初孵若虫、刚蜕皮后的5龄若虫和新羽化雌成虫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成螨、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低龄若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2龄若虫和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2-3龄若虫的日捕食量和喜好性Ci值。【结果】非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供试猎物中,微小花蝽初孵若虫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和朱砂叶螨成螨的日捕食量为最大,分别为14.20头/d和12.40头/d,刚蜕皮后的5龄若虫和新羽化雌成虫对朱砂叶螨成螨的日捕食量均为最大,分别为44.40头/d和37.20头/d。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微小花蝽初孵若虫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和朱砂叶螨成螨均表现为正喜好性,其喜好性Ci值无显著差异,刚蜕皮后的5龄若虫和新羽化雌成虫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和桃蚜低龄若虫均表现为正喜好性,2者对西花蓟马的喜好性Ci值均显著大于对桃蚜。【结论】微小花蝽日捕食量最大的猎物是朱砂叶螨,其次是西花蓟马,而其最喜好的猎物则是西花蓟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