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隐球菌病是威胁肾移植患者生命的严重感染性疾病,本文旨在报道我国肾移植患者合并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 in kidney transplant patients,C-KT)的情况。通过对20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隐球菌病平均发病时间为肾移植后(5.48±4.09)年,就诊时间为发病后(27.28±30.69)d,入院后确诊时间为(31.6±44.0)d。本研究中C-KT患者误诊率为23.1%,误诊患者占所有死亡患者的37.5%。此病可侵袭全身各个系统,最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脑)、呼吸系统(肺)和皮肤等。临床特征除发热、头痛、呕吐外,还常见为恶心、咳嗽、胸闷气短,结节、红斑、脓肿溃疡伴或不伴皮肤疼痛、触痛。诊断方法主要是墨汁染色、乳胶凝集素试验等,检出标本主要为脑脊液,血液,肺泡灌洗液,肺、皮肤病例活检组织等。首选治疗药物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5-氟尿嘧啶和伏立康唑等,临床中有氟康唑耐药病例的报道。C-KT患者的总死亡率为15.8%。本文对全面了解肾移植患者合并隐球菌病的特征及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油莎豆是中国一种新兴的油-粮兼用型经济作物,该研究以‘豫油莎3号’(中长粒)、‘豫油莎2号’(中圆粒)和‘YYS-4’(大粒)3类代表性粒型种质为材料,对其单株状态下的主要形态学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并利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和端粒探针荧光原位杂交两种方法对油莎豆进行染色体数分析。结果表明:(1)3个油莎豆材料的产量三要素(分蘖、单粒重、单株粒数)间的差异极显著。其中,YYS-4单粒重(1.98 g)最大,分别是‘豫油莎2号’(0.61 g)和‘豫油莎3号’(0.37 g)的3.3倍和5.4倍;‘豫油莎3号’的单株粒数(245)最多,分别是‘豫油莎2号’和‘YYS-4’的1.3倍和1.6倍;‘豫油莎3号’分蘖数最多(29),分别是‘豫油莎2号’和‘YYS-4’的2.1倍和1.5倍。(2)3个油莎豆材料的品质指标差异显著,其中‘豫油莎2号’的油分含量(32.00%)最高,‘豫油莎3号’的可溶性糖含量(21.30%)最高,‘YYS-4’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均最高。(3)‘豫油莎2号’在3个材料中的叶片净光合效率(18.17μmol·m^(-2)·s^(-1))最高,且蒸腾速率相对较低,水分利用率最高。(4)3个材料的染色体数相同,均为156条,DAPI染色和端粒探针荧光原位杂交的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