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王婷  焦伟伟  申阿东 《遗传》2016,38(10):910-917
耐多药结核病的出现和流行对结核病的防控造成了严重威胁。乙胺丁醇(Ethambutol, EMB)是一线抗结核药物,常与异烟肼、利福平等联合应用,还可用于耐药结核病的治疗。但近年来EMB耐药形势严峻,我国复治结核病患者中EMB耐药率已达17.2%,并呈上升趋势;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EMB耐药率约为51.3%~66.7%,情况不容乐观。明确EMB耐药的产生机制对于有效防控EMB耐药率的上升、充分发挥EMB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对结核分枝杆菌EMB的耐药现状、EMB的作用机制及其耐药产生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全舒婷  焦伟伟  徐放  孙琳  綦辉  申阿东 《遗传》2023,(11):1007-1017
鸟苷酸结合蛋白(guanylate-binding proteins,GBP)是一类干扰素诱导蛋白,在应对细菌、病毒、衣原体以及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时,其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并且影响感染性疾病的发展和结局。目前,研究者发现在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发的细胞自主免疫中,GBP蛋白通过影响炎症小体的经典和非经典活化途径调控细胞焦亡。本文对GBP家族成员结构、进化特征以及炎症小体的经典和非经典活化途径进行了介绍,综述了GBP蛋白调控炎症小体活化的相关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GBP蛋白影响不同病原体感染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提供新的基础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