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著名藏药白花刺参(Morina nepalensis var.alba Hand.-Mazz)的水溶性部分分离到2个新三萜皂甙-刺参甙K(1)和刺参甙L(2),以及一个已知三萜皂甙mazusaponinⅠ(3)。应用波谱和化学方法,刺参甙K和刺参甙L的结构分别鉴定为3-O-α-L-arabinopyranosyl-(1→)-β-D-xylopyranosyl siaresinolic acid(1)和3-O-β-D-glucopyranosyl-(1→3)-α-L-arabinopyranosyl siaresinol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2)。  相似文献   
2.
蛇菰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蛇菰科植物蛇菰 (BalanophoraharlandiiHook .f.)花序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 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桐甾醇 (1)、桐甾醇 - 3-O - (6′ -O -棕榈酰基 ) - β -D -葡萄吡喃糖甙 (2 )、 (- ) -lariciresinol (3)、 (- ) -松脂醇 [(- ) -pinoresinol](4 )、β -香树脂醇 (5)、乙酸蛇麻脂醇酯 (6 )、棕榈酸 (7)、 1-O -咖啡酰基 - β -D -葡萄吡喃糖 (8)、 1-O -咖啡酰基 - (6 -O -没食子酰基 ) - β -D -葡萄吡喃糖 (9)、 1-O -咖啡酰基 - (4 -O-没食子酰基 ) - β -D -葡萄吡喃糖 (10 )以及没食子酸 (11)。应用 2DNMR技术对化合物3,4 ,8,9和 10的氢和碳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化合物 9和 10尚未见从植物中分离到的报道 ,化合物 1,2 ,8和 11系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滇皂角中一个新三萜皂苷GS-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滇皂角Gleditsia delavayi Franch荚果的水溶性部分分离到一个含有8个糖基的三萜皂苷。运用光谱方法鉴定其结构为:3-O-β-D-吡喃木糖基(1→2)-α-L-阿拉伯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基-28-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α-L-鼠李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基刺囊酸(GS-C′)。应用2D NMR谱,包括TOCSY,^1h-^1H COSY,HMQC,HMQC-TOCSY,HMBC和ROESY谱,全归属了其氢和碳的化学位移。  相似文献   
4.
从著名藏药白花刺参(Morina nepalensis var.alba Hand.-Mazz.)的水溶性部分分离到2个新三萜皂甙--刺参甙K(1)和刺参甙L(2),以及一个已知三萜皂甙mazusaponin I(3).应用波谱和化学方法,刺参甙K和刺参甙L的结构分别鉴定为3-O-α-L-arabinopyranosyl-(1→3)-β-D-xylopyranosyl siaresinolic acid(1)和3-O-β-D-glucopyranosyl-(1→3)-α-L-arabinopyranosyl siaresinol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2).  相似文献   
5.
从滇皂角GleditsiadelavayiFranch荚果的水溶性部分分离到一个含有 8个糖基的三萜皂苷。运用光谱方法鉴定其结构为 :3-O - β -D -吡喃木糖基 (1→ 2 ) -α -L -阿拉伯吡喃糖基(1→ 6 ) - β -D -葡萄吡喃糖基 - 2 8-O - β -D -吡喃木糖基 (1→ 3) - β -D -吡喃木糖基 (1→4 ) -α -L -鼠李吡喃糖基 (1→ 2 ) - [α -L -鼠李吡喃糖基 (1→ 6 ) ]- β -D -葡萄吡喃糖基刺囊酸 (GS C′)。应用 2DNMR谱 ,包括TOCSY ,1H 1HCOSY ,HMQC ,HMQC TOCSY ,HMBC和ROESY谱 ,全归属了其氢和碳的化学位移。  相似文献   
6.
根据植物区系平衡理论,以“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研究”项目的结果材料分析中国植物区系的性质和各成分间的关系。从全国整体来看,中国植物区系是亚热带性质,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分别占50.2%和49.8%,即基本平衡。而各地区间有显著差异,文中做了具体比较分析及揭示其变化规律,大致是热带成分在热带地区占75%~85%,亚热带地区占40%~60%,温带地区占15%~25%,寒温,高寒和中亚荒漠地区占5%~10%,自南向北向西方向递减,温带成分与之相反,而且北方温带成分变化曲线与热带成分呈反射状,表明二者是以相反方向同等发展的。文中又据中国种子属15个分布型或地理成分所归科的相似性系数矩阵来研究各成分间的关系,结果是相似性系数为12~58强,分为10级(10~60),排列出各成分间相似性程度及其变化梯度,其中以东亚和中国特有成分间关系最密切,温带亚洲和热带亚洲间关系最疏远,同时显出3个关系很密及最密区域,即旧大陆热带,古地中海和东亚,这三区域里可能是中国植物区系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7.
从小花盾叶薯蓣(Dioscorea parviflora C. T. Ting)的新鲜根状茎中分离到一个新的呋甾烷型配糖体,命名为小花盾叶薯蓣甙(parvifloside) (1),其结构通过波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为:(25R)-26-O-β-glucopyranosyl-furost-5-en-3β, 22ξ, 26-triol 3-O-β-D-glucopyranosyl (1→3)-β-D-glucopyranosyl (1→4)-[α-L-rhamnopyranosyl (1→2)]-β-D-glucopyranoside.化合物1在纤维素酶粗酶和β-葡萄糖苷酶中进行水解,得到降解产物2-7.对1的酶解现象进行了讨论.同时,对所分离的甾体皂甙的抗稻瘟霉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8.
无患子中两个新的大戟烷型三萜皂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无患子科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根中分离到两个新的大戟烷型三萜皂甙SapimukosideA(1)和SapimukosideB(2)。运用波谱和化学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为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α-L-阿拉伯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基-21,23R-epoxyl tirucall-7,24R-diene-3β,21-diol(1)和3-O-α-L-鼠李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基21,23R-epoxyl tirucall-7,24R-diene-3β,21-diol(2)。  相似文献   
9.
从无患子科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根中分离到两个新的大戟烷型三萜皂甙Sapimukoside A (1) 和Sapimukoside B (2).运用波谱和化学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为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α-L-阿拉伯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基-21, 23R-epoxyl tirucall-7, 24R-diene-3β, 21-diol (1) 和3-O-α-L-鼠李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基21, 23R-epoxyl tirucall-7, 24R-diene-3β, 21-diol (2).  相似文献   
10.
纯度达99.5%的千金藤碱经氧柱层析反复分离纯化,得到其中的微量杂质成分,通过波谱鉴定为(+)-千金藤碱2'-β-N-氧化物(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