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本实验采用对照组不含有而实验组含有B104-CM分别培养新生大鼠视神经外植块.根据迁出细胞的形态特征,分类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并以植块中心为参照点,在Leica Q500IW图像分析仪下测量两类细胞的迁移距离,最后2天用CDM培养.结果发现对照组视神经植块内的细胞呈放射状连续性迁出,第3、6天时迁出的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均约各占一半,迁移速度相似,约5μm/小时;实验组视神经植块的边界清晰,细胞迁出速度快,迁出的少突胶质细胞比率>90%,两类细胞迁移速度相似,第1天约20μm/小时,第2天约13μm/小时.经CDM培养后,少突胶质细胞表达半乳糖脑苷脂.结果提示B104-CM较特异地迁出视神经外植块中的少突胶质细胞并加速细胞的迁移,本实验方法也可作为研究少突胶质细胞发育的新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米酒曲中微生物群落组成。方法采集7个地区的米酒曲样品,通过PCR-DGGE与传统可培养方法对米酒曲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解析。结果基于PCR-DGGE法,米酒曲中细菌由Enterococcus、Streptococcus、Lactobacillus、Pediococcus和Weissella等乳酸菌类群组成。基于传统纯培养方法,在厌氧条件下共分离到细菌24株,使用MRS培养基分离得到14株乳酸菌,其中Enterococcus类群乳酸菌最多,其次是Weissella,而Pediococcus最少;在厌氧条件下,通过LB培养基得到10株菌,经鉴定属于Cronobacter、Enterobacter、Klebsiella类群。结论米酒曲中存在着丰富的乳酸菌类群,同时也有有害微生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凤窝酒曲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孝感地区3个凤窝酒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以16S rRNA为靶点,对其细菌菌群构成进行研究。结果 3个凤窝酒曲中发现9个优势核心属,其相对含量累计为78.15%,发现10个相对含量大于1.0%的分类操作单元,累计相对含量为60.62%。结论 3个凤窝酒曲共有大量的核心细菌菌群。  相似文献   
4.
雪旺氏细胞与中枢神经再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雪旺氏细胞是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具有非常活跃的生理功能,它能表达数种神经营养因子,防止受损神经元胞体的死亡,为轴突再生提供先决条件;SC分泌细胞外基质成分和细胞粘着分子,为轴突提供良好的再生环境,支持轴突再生并引导再生的轴突重新支配靶组织。离体实验表明,SCs本身及其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能支持中枢神经突起的生长,将SCs作为移植材料进行移植能促进视神经、脊髓、隔-海马通路等再生。由于雪旺氏细胞有可能从自体获得,将为中枢神经损伤的修复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带培养室的倒置显微镜下人雪旺细胞形态和运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显示体外培养条件下三维结构上人雪旺细胞的形态和运动方式,将引产人胎儿坐骨神经的雪旺细胞培养在聚酯纤维上,用带培养室的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人雪旺细胞呈梭形,绕聚酯纤维作螺旋式迁移;有的细胞同时抓住两根纤维;在相对静止期,细胞虽无位置的迁移,但有频繁的形态变化;分裂后的子细胞有形态和运动时相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沈馨  孙志宏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11):3781-3788
肠道微生物对神经系统疾病 (如帕金森病、抑郁症和阿尔兹海默症等) 的治疗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其主要通过神经通路、免疫通路以及微生物代谢物等途径在肠-脑轴的作用下影响大脑功能和宿主行为。因此,文中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就微生物-肠-脑轴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主要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襄阳地区青年人肠道菌群多样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湖北襄阳地区6名健康青年人的粪便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以16SrRNA为靶点,对其肠道菌群构成进行研究。结果 6名青年人肠道中发现了13个优势核心属,其相对含量累计为70.72%,发现10个相对含量大于1.0%的分类操作单元,累计相对含量为28.43%。结论 6名襄阳青年志愿者肠道微生物共有大量的核心菌群。  相似文献   
8.
乳酸菌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特性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绝大多数乳酸菌为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一般适合生长于无氧或含氧量低的环境中,部分乳酸菌菌株由于自身含有高活性的抗氧化酶及氧化还原系统而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特性。作为一种常见的发酵微生物,乳酸菌在食品生产中不仅具有改善风味的作用,其抗氧化作用对于延长食品的保藏期具有重要意义。同样,机体的氧化应激与许多生理、病理现象密切相关,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乳酸菌在缓解相关疾病方面具有益生功能。本文对乳酸菌的氧化胁迫及其应答和防御机制、提高乳酸菌抗氧化活性的技术方法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深入了解乳酸菌的抗氧化机制以及开发具有良好抗氧化活性的菌株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