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一株降解苯酚的酵母菌的分离与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炼油厂消化污泥中分离到一株酵母菌(Saccharomyces sp.)。该菌能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菌落较小,表面不光滑四周呈树枝状,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35℃,生长的pH范围为6—9。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时,能生长的最高酚浓度为1850ppm,蛋白胨、酵母粉能促进酵母菌的生长和降解,且能使酵母菌的耐酚浓度提高到2400ppm。葡萄糖能促进酵母菌的生长。但抑制苯酚的降解。此酵母菌还能利用苯甲酸钠、间苯二酚和油酸。  相似文献   
2.
酶蛋白在高温下的不稳定性是影响其广泛应用的主要瓶颈,嗜热酶因为独特的性质而被作为热稳定研究的极好材料。了解嗜热酶的热稳定性机制,对于采用酶工程定向设计、改造酶具有重要的意义。嗜热酶的热稳定性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氨基酸组成、氢键、离子对、二硫键等都是影响嗜热酶热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嗜温酶,嗜热酶更多地采用寡聚体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嗜温酶,嗜热酶作为生物催化剂有许多优势而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嗜热酶的热稳定性机制历来是生物化学家们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嗜热酶的结构特征及其与热稳定性的关系。相对于嗜温酶,嗜热酶的结构比较僵硬,折叠紧密,廿螺旋更长,构象张力低,大多数为多聚体。了解嗜热酶的结构特征与热稳定性的关系,对于采用酶工程改造嗜温酶从而提高其热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辣椒疫病拮抗菌株筛选、鉴定及其防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疫病发病严重田块的健康辣椒植株根际分离到98株拮抗菌,从中筛选出两株具有广谱抗性并可在贫营养条件下生长良好的高效拮抗菌株HL-3和LZ-8.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HL-3为多粘类芽孢杆菌,LZ-8为短小芽孢杆菌.HL-3和LZ-8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2%和68%.HL-3和LZ-8还对黄瓜枯萎病菌、辣椒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黄瓜立枯病菌、烟草黑胫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盆栽试验表明,HL-3和LZ-8对辣椒苗期疫病防治效果分别为72%和83%,且对辣椒生长表现出明显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高温放线菌的分类历史、分类地位的变化,阐述了高温放线菌的最新分类研究进展,并描述了高温放线菌5个属的特征和各自的模式菌株。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稳定运行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反应器中,对硝基苯酚(p-NP)冲击对反应器活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监测了反应器受对硝基苯酚冲击后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p-NP冲击对污泥的产甲烷活性和COD去除活性均有严重的抑制,污泥活性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高浓度冲击比低浓度冲击产生更严重的影响,20mg/L和40mg/Lp-NP冲击后污泥活性的恢复期分别为16d和27d。p-NP冲击后,真细菌和古菌的多样性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且p-NP冲击对真细菌的影响大于对古菌的影响。p-NP冲击后甲烷产量下降的主要与Methanosaetasp.的活性下降以及Methanomicrobia sp.丰度的下降有关。而冲击后真细菌的主要变化表现为Chloroflexisp.、Bacteroidesp.和Anaerovibrio sp.的丰度均下降;Rheinheimera sp.在受到20mg/Lp-NP冲击时丰度下降,继续受到40mg/Lp-NP冲击时该种群消失。Flavobacteria sp.是p-NP冲击后新出现的细菌种群,可能与p-NP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7.
地衣芽孢杆菌碱性果胶酶基因PelA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PCR扩增的方法,从本实验室筛选保存的Bacillus licheniformis DG-3 菌株中扩增出碱性果胶酶的结构基因pelA , 序列分析表明,所获PelA 基因与已报道的B.licheniformis 14A菌株的pelA基因的同源性为100%. 将pelA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发酵液菌体的碱性果胶酶酶活为12U/mL. 4~8 mmol/L的Ca2 对碱性果胶酶具有显著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PCR方法从Sulfolobus solfataticus P2中扩增到2.6kb的α-淀粉酶基因(SS01172),将其分别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和pPICZaA,并在E.coliRosetta和Pichia pastoris GS115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α-淀粉酶基因在Rosetta中得到了高效表达,酶活为143.466U/mL;而在GS115中表达量稍低,发酵液酶活力为98.102U/mL。  相似文献   
9.
从淀粉制品厂周围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产生淀粉糖化酶的菌株SDE,经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Cellulosimicrobium sp..SDE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为pH7.0,培养温度为30℃.培养42h粗酶液的酶活达175.3U/mL.该酶以生玉米淀粉为底物时,最适作用pH6.0,最适作用温度40℃,pH6.0-7.0范围内酶活力稳定.在Ca2 存在下,酶的热稳定性很高,80℃保温1 h后,酶活力仍保持50%.Ba2 、Cu2 对酶活有强烈的抑制作用,Ca2 、Zn2 有很强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