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李毅君  汪英华 《化石》2023,(3):30-33
<正>在萨拉乌苏遗址考古百年史上,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汪宇平先生潜心笃志,躬体力行,书写了至关重要的一笔,值得永远铭记。作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内蒙古文物考古博物馆学界奠基人之一,他所做的工作,开启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者对萨拉乌苏遗址进行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发掘研究的先河,也促使萨拉乌苏遗址考古工作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新的突破,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二道沟地点坡积地层中石核的形态和技术分析显示, 至少存在三种剥片技术。一是简单锤击剥片, 以简单石核、多台面石核为代表; 二是系统剥片,以漏斗型石核、盘状石核、交互打击石核和扁脸石为代表; 三为细石器技术, 以细石核为代表。在锤击剥片过程中, 至少有三种剥片方式存在于二道沟地点的石核上, 即单向打片、交互打片和多向打片。  相似文献   
3.
蘑菇山北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蘑菇山一带,发现于1980年,同年和1990年两次采集和试掘,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石制品,是中国东北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2019年8月进行了新的调查和试掘,获得石制品近400件,主要分布于地表和地层表土的角砾堆积中,全部为打制产品,原料为就地取材的安山岩,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等;石器器型较大,技术成熟,主要属于石片石器工业。试掘的T3探方出土了丰富的打制石制品,以小型石片为主,是该遗址的新收获。根据石制品的技术特点和类型组合分析,该遗址的年代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4.
大窑遗址27号洞于1986年被发掘,共有3个层位包含文化遗物,出土石制品总计520件。本文着重对石制品进行研究,发现27号洞的石制品主体为石片石器组合,存在少量细石核预制产品。石核以单台面为主,尤以将石片腹面作为台面进行剥片的石核最具特色;石器类型有边刮器、锯齿刃器、砍砸器、石球/石锤等。结合石制品类型与堆积性质初步推断,27号洞石制品的年代不早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  相似文献   
5.
结合简单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和连续重复抽样的特点,基于中心极限定理,本文设计了适用于大批量石制品抽样调查的具体方案,通过边抽样、边评价的方式,利用有限的样本量推断总体特征,并将其实际应用到大窑遗址二道沟地点石制品的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该抽样方案对于石制品的物源追溯、遗址区域调查等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