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人胚胎多巴胺神经元脑移植治疗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 ,细胞移植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但在这些研究中 ,由于受样本数量少 ,无理想的对照 ,非盲法检测等因素的影响 ,致使无法真正反映移植的疗效。美国神经科学家CurtR·Freed及其研究小组报道 ,他们随机选择了 3475岁之间的 4 0名患有严重帕金森病的患者 ,平均分成两组 ,实验组接受人胚胎多巴胺神经元移植 ,对照组只在颅骨上钻孔 ,但不破坏硬脑膜 ,不进行细胞移植。采用双盲法 (即患者和医护人员对手术过程均不了解 ) ,在手术后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128 层螺旋CT 在透析患者上肢CT 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 例患者的64 层CT 图像 (64 层组)与39 例患者128 层CT 图像(128 层组),对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分支级别、血管边缘、静脉干 扰评分及瘘口显示情况的差异。结果:128 层组前臂与手部动脉分支级别显示评分高于64 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 层组肩部、上臂及前臂的血管边缘光滑度显示评分高于64 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 层螺旋CT 在透析患者上 肢血管成像中血管、内瘘口以及流入流出道等细节方面显示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3.
张霞  李跃华  谢添智  汪璇  朱莉莉 《生物磁学》2014,(18):3476-3478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在透析患者上肢CT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的64层CT图像(64层组)与39例患者128层CT图像(128层组),对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分支级别、血管边缘、静脉干扰评分及瘘口显示情况的差异。结果:128层组前臂与手部动脉分支级别显示评分高于64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组肩部、上臂及前臂的血管边缘光滑度显示评分高于64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在透析患者上肢血管成像中血管、内瘘口以及流入流出道等细节方面显示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老年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渐进性变性死亡,从而引起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失调。近年的研究显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并不是帕金森病发病的唯一因素,基底神经节中其它神经递质,包括谷氨酸、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等,在帕金森病的发病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神经递质的合成、分泌发生紊乱,基底神经节网络调控功能失调,导致了以运动系统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本文就帕金森病状态下基底神经节中主要神经递质失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igh pressure/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HPLC-ECD)观察电针刺激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皮层、纹状体、腹侧中脑和小脑组织中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以探讨电针减轻帕金森病行为症状的可能机制。在Sprague Dawley大鼠内侧前脑束(medial forebrain bundle,MFB)注射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建立右侧损伤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并将帕金森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100Hz电针治疗组(n=10),后者接受4个疗程(6天为一疗程)的头部百会穴(GV-20)及背部大椎穴(GV-14)电针刺激。另随机选取10只大鼠在MFB仅注射生理盐水(NS)作为假手术组。行为学测试观察电针治疗对阿扑吗啡诱导的大鼠异常旋转行为的影响,HPLC-ECD检测脑组织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出现了异常旋转行为,表明帕金森病造模成功。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皮层和纹状体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线刀损毁内侧前脑束建立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与黒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可伸缩线刀切断大鼠内侧前脑束建立单侧损伤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皮下注射阿朴吗啡后测试大鼠的旋转行为;取中脑黑质切片进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计数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得到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结果模型组大鼠损伤侧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下降,而由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明显增加。结论线刀损毁术后4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由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和黒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人胚胎多巴胺神经元脑移植可治疗年轻的帕金林病患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