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啤酒酵母同源多倍体系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秋水仙碱诱导Saccharomyce$cerevisiae No.2.576获得以下结果: (1)用单孢分离及秋水仙碱溶液处理,获得一套同源多倍体系列,包括:单倍体、二倍休、三倍体、四倍体。 (2)经DNA测定,该同源多倍体系列的DNA平均含量分别为:(6.12 4-0.32),(11.4±o.46),(17.8±0.43)和(26.4±1.36)×10-11毫克。 (3)测量兹同源多倍体系列的釉胞体积分刖为:62.4,83.2,185和283立方微米。 (4)用秋水仙碱溶液处理过的这一套多倍体系列,仍具有原菌株的分类特征,而且细胞是单核的。  相似文献   
2.
酵母细胞自溶过程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从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测定细胞内物质的外溢动态以及分析自溶作用的产物等方面研究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tsiae BE-11在50℃温度处理下的自溶作用。在保温过程中细胞先经一段很短的迟缓期,然后就向胞外溢出可溶性的具有强紫外吸收的物质,测定自溶液中氨基氮、还原糖的含量,其递增趋势也与上述类似,而未降解的蛋白质的外溢量则很少。保温2zh,细胞外溢物质的总量便达到原细胞重的50%,以后基本趋于稳定。用美蓝染色法观察了细胞从死亡到内含物外溢的过程,细胞经悍温60h仍保持着完整的轮廓,但通过超声波处理和扫描电镜观察,证明这些“完整”酵母的细胞壁已被相当地削弱和部分分解。  相似文献   
3.
一株侧孢芽孢杆菌产生的细菌溶解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所保藏的菌种中筛选并经紫外线处理获得一株产细菌溶解酶的侧孢芽孢杆菌。研究了产生溶解酶的最适条件;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最适浓度为0(?)2%,超过此浓度抑制此酶的产生;在菌的稳定生长期,酶的产量最高。用 DEAE-纤维素柱层析提纯的酶制品,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呈现一条主带。培养滤液和酶制品能溶解全部供试溶菌谱的革兰氏阳性菌,对个别几株铜绿色假单胞菌也有较低的溶解活性。溶菌的最适 pH 是7.5,最适温度是45℃,Tris-HCl 缓冲液的浓度超过0.05M,溶菌活性就突然下降。  相似文献   
4.
5.
在大自然的碳素循环中,真菌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对某些复杂的碳化物,如纤維素、木貭素等的分解。因此,有人称“真菌是大自然的清道夫”,这并不是沒有道理的。多种真菌都能分解纤維素,Siu(1951)认为曲霉属(Aspergillus)、毛壳菌属(Chaetomium)、黑鏈霉属(Memoniella)、漆斑菌属(Myrothecium)、粪壳菌属(Sordaria)、黑葡萄状穗霉属(Stachybotrys)及木霉属(Trichoderma)等分解棉纤維素的能力都相当強。关于木霉分解纤維素的問題,前人(Heukelekian等,1925;Ishimaru等,1952;Norman,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U23细菌溶解酶[1]溶解细菌细胞壁的产物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证明这是一种属于糖苷酶类型的细菌溶解酶。该酶不溶解几丁质。分子量27,000,等电点pH11.3。酶的结晶具有类似于蛋清溶菌酶结晶的多形性质,因结晶条件不同,获得三种不同形状的酶结晶。  相似文献   
7.
弟集性酵母融合株MWF29的啤酒酿造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 2.120 与其维生素B1缺陷种9.151,还原性硫酸盐缺陷种18.173在粒线体的亚显微形态及呼吸活力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别。在氧气充足的平面培养中,原种2.120的粒线体大,且具有发达的崤,而共营养突变株9.151和1 8.173的粒线体,蝽很少且多呈无崤的环状结构。三个菌株的耗氧率高低也与粒线体的发达程度有平行关系,即原种2.120最高,营养突变株18.173次之,9.151最低。在通氮气(无氧)的培养中,三个菌株都不具有典型的粒线体,而出现一些环状或网状的膜结构。  相似文献   
9.
10.
啤酒酿造用凝集性酵母融合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红霉素抗性突变和小菌落呼吸缺陷突变,标记一株非凝集性啤酒酿造用酵母Saccha-romyces carlsbergensis B8然后与凝集性酵母 Saccharomyces carlsbergensis A43进行电诱导融合,获得五株稳定的凝集性酵母融合株。其中,F6、F7具有与亲株A43同等强的凝集特性,同时还保留了另一亲株B8的发酵力强,酿造风味好等生产性状。经测定细胞的DNA含量,五株融合株分别属于二、三、四倍体。用Octyl-sepharose CL-4B疏水柱层析法测定细晶表面的疏水性表明,A43和全部融合株的细胞表面疏水性能都比非凝集性亲株B8强,并与细胞的凝集性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