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磨沟墓地保存情况良好的295例成年个体进行了头骨形态学的分析,其中283例(男性164例,女性119例)个体来自齐家文化时期的墓葬,距今大约4000-3500年,12例个体(男性7例,女性5例)出自寺洼文化时期的墓葬,大约距今3500-3000年,磨沟组齐家文化居民和寺洼文化居民在体质特征上具有一致性,接近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东亚类型。在与若干近代组和古代组的对比中,磨沟组古代居民则是与代表东亚蒙古人种的华北组和华南组以及古代组中同处甘青地区的火烧沟组和核桃庄组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甘肃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出土的262例人骨标本的牙病情况尤其是龋病、牙周病、根尖周病以及牙结石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得知磨沟墓地古代居民牙齿疾病的基本情况:1)牙病的罹患率性别差异显著,女性龋病和根尖周病的罹患率高于男性,而在牙周病和牙结石的出现率上则是男性高于女性;2)牙病的罹患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3)龋病、牙周病及根尖周病多发于臼齿,牙结石多发于门齿;4)重度磨耗牙齿多发牙周病及根尖周病;5)牙病罹患率不仅受到性别、年龄、牙位以及齿冠磨耗程度的影响,而且与磨沟组古代居民农业种植食物和采集食物并重的食物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3.
作为脑外科手术的一种,开颅术在世界多地史前遗址中均有发现。大量发现表明开颅术在颅骨上的尺寸、位置及手术原因千差万别。开颅术在中国境内亦有发现;但在齐家文化(2300-1500BC)遗址中十分少见。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区临潭县陈旗乡的磨沟遗址是一处重要的齐家文化墓葬遗址。本文将重点讨论一例磨沟出土的开颅个体,该成年男性个体(M179:R2)颅骨上有愈合程度较高的开颅术的痕迹;同时,将其与其他同时期(3000~0 BC)中国出土的开颅术个体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论证阐述开颅术实行的原因及过程。该个体左侧顶骨冠状缝后侧位置处有一圆形穿孔,其小孔边缘不甚规则,且有明显愈合痕迹。穿孔切口的特征显示该穿孔由刮削法完成。但由于该穿孔高度愈合,我们无法准确判断完成穿孔所使用的工具。该个体上开颅术的特征以及相关考古学资料使得作者们认为M179:R2进行开颅术的原因或与巫术仪式有关。同时,磨沟出土的其他带有开颅术个体(大多数是男性,且颅骨开颅处愈合程度较高)也支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磨沟墓地保存情况良好的295例成年个体进行了头骨形态学的分析,其中283例(男性164例,女性119例)个体来自齐家文化时期的墓葬,距今大约4000~3500年,12例个体(男性7例,女性5例)出自寺洼文化时期的墓葬,大约距今3500~3000年,磨沟组齐家文化居民和寺洼文化居民在体质特征上具有一致性,接近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东亚类型。在与若干近代组和古代组的对比中,磨沟组古代居民则是与代表东亚蒙古人种的华北组和华南组以及古代组中同处甘青地区的火烧沟组和核桃庄组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