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2000、2010和2018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借助建设用地扩张年增量和年增长率,明确了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强度和速度,并分析了飞地式、边缘式和填充式三种扩张模式特征及其带来的热力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能为绿洲城市未来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生态效益提高,预防土地利用冲突的发生,促进区域和谐稳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例证和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 2000—2018年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地增长,其扩张速度呈先增后减趋势,城市扩张方向主要是东北、南和西南;(2) 2000—2018年城市扩张模式是以填充式和飞地式为主,18a间三种扩张模式均是以草地和耕地转入为主;(3)在建设用地扩张背景下,2000—2018年热力场环境分布与建设用地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热力现象在此期间局部有所下降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市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乌鲁木齐市战略地位的提高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在时空尺度上, 城市景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区域占据了大量耕地和未利用地, 改变了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分布和构成, 产生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以乌鲁木齐市作为研究区域, 采用1990、2000 和2010 年LANDSAT-TM、2015 年Landsat OLI_TIRS 遥感影像数据对乌鲁木齐市近25 年的景观格局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 运用乌鲁木齐市统计年鉴数据和城市规划和管理政策去识别城市景观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 乌鲁木齐市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呈非平衡状态, 并随城市化活动不断加强,破碎化程度高, 斑块形状复杂化, 景观类型中的优势种趋于下降趋势且没有较好的连接性, 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加强。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景观格局影响程度较大, 是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