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检测TNF-α在糖尿病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高糖环境下肿瘤坏死因子与口腔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采取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牙周组织的变化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大鼠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TNF-α的表达水平,CCK-8法测定大鼠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分析TNF-α对PDLFs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实验组大鼠牙周组织胶原纤维束排列紊乱,有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大鼠牙龈未见红肿或出血。TNF-α在糖尿病大鼠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呈高表达,在健康大鼠牙周组织中不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可抑制PDLFs增殖,并且成浓度依赖性,随着浓度的增加,TNF-α对PDLFs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可增加牙周疾病的发病几率,糖尿病患者体内的TNF-α对牙周疾病的严重程度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尼古丁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s)增殖及纤维结合蛋白(Fn)合成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尼古丁(50 ng/ml,250 ng/ml,500 ng/ml,1μg/ml,2μg/ml,3μg/ml)作用于PDLFs,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Fn合成含量。结果:不同浓度尼古丁作用下:人PDLFs的增殖均被抑制,且呈浓度依赖性。浓度为250 ng/ml~3 ug/ml的尼古丁有明显抑制人PDLFs增殖的作用(P0.05),3 ug/ml尼古丁显示出最强的抑制增殖作用(P0.01);人PDLFs的G0-G1期、S期、G2-M期与对照组相比,G0-G1期细胞周期分布比例逐渐增高,S期和G2-M期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呈浓度依赖性;人PDLFs合成Fn逐渐减少,呈浓度依赖性。浓度为50 ng/ml~3μg/ml的尼古丁均有明显抑制人PDLFs合成Fn的作用(P0.05),其中3μg/ml抑制作用最强。结论:尼古丁抑制牙周膜细胞的增殖及Fn的合成,呈浓度依赖性,并影响其细胞周期的进程,进而影响牙周新附着的形成,加重牙周病的病情。  相似文献   
3.
谢潇  ;欧龙  ;罗芸  ;王珺  ;温涛  ;郭晓东 《生物磁学》2014,(13):2409-2411
目的:通过检测TNF-α在糖尿病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高糖环境下肿瘤坏死因子与口腔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采取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牙周组织的变化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大鼠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TNF-α的表达水平,CCK-8法测定大鼠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分析TNF-α对PDLFs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实验组大鼠牙周组织胶原纤维束排列紊乱,有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大鼠牙龈未见红肿或出血。TNF-α在糖尿病大鼠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呈高表达,在健康大鼠牙周组织中不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可抑制PDLFs增殖,并且成浓度依赖性,随着浓度的增加,TNF-α对PDLFs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可增加牙周疾病的发病几率,糖尿病患者体内的TNF-α对牙周疾病的严重程度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和比较云南白药牙周塞治剂与丁香油牙周塞治剂辅助牙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进而为复杂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分别给予云南白药牙周塞治剂与丁香油牙周塞治剂辅助术后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出血指数和松动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愈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出血指数和松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针对手术牙周炎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云南白药牙周塞治剂的临床比较优势明显,可以显著提升患者术后疗效,很好的包含牙龈,有效的控制牙龈出血,是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洁刮治术后慢性牙周炎可疑致病微生物检出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慢性牙周炎患者36例,均采用洁刮治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牙周膜附着丧失量、牙周探诊深度、出血率以及微生物数量。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牙周探诊深度与探诊出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附着丧失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后中间普氏菌数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和福赛氏类杆菌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前后细菌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牙龈卟啉单胞菌C组牙周探诊深度变化显著高于D组(P0.05);齿垢密螺旋体C组探诊出血率变化显著低于D组(P0.05);福赛氏类杆菌C组牙周探诊深度和出血率与D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和福赛氏类杆菌数量与洁刮治术后疗效密切相关,可作为微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