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本文对胡颓子属植物的分布,药用、经济价值及国内外研究动态作了概述。对其中三种植物体细胞进行了染色体数目的观察及按具小染色体植物做了核型分析。其结果: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东方沙枣[E.angustifolia var..Orientalis(Linn)Kuntze]和尖果沙枣[Elaeagnus Oxycarpa Schlechtend]染色体数目均为2n=28。沙枣的染色体数目与冯显逵等报道相同,东方沙枣和尖果沙枣的染色体数目尚未见报道。为了对具小染色体植物获得比单一的数目更多一些有用的核型信息,作者对以上三种植物进行了核型分析和比较。发现他们染色体的大小比较接近。根据染色体长度比,可初步确认东方沙枣的核型与沙枣的核型相比显得不对称。从细胞遗传学角度证实了《中国植物志》上把东方沙枣定做沙枣的变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Dopple Echocardiography)是用超声技术测定心脏及大血管内血流的一种无创性方法。近年来随着仪器的革新,多普勒超声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心血管病临床常规检查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它可测定心脏和大血管中的血流流速,判断心内分流和瓣膜返流性病变,并可估测狭窄瓣膜的压力价差、心排出量、心内分流量和瓣膜返流量。它与超声显象技术相结合,使超声技术诊断心脏血管病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3.
4.
用8种植物凝集素探针对小麦条锈菌主要结构中的糖基种类进行了细胞化学定位。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菌丝和吸器母细胞壁中存在有α-葡萄糖或α-甘露糖、乙酰胺基葡萄糖、α-半乳糖、α-乙酰半乳糖、岩藻糖和β-连结的糖基,而隔膜中仅含α-葡萄糖或甘露糖和乙酰胺基葡萄糖基;在吸器颈壁中分布有α-葡萄糖或α-甘露糖;尽管吸器体壁中仅含乙酰胺基葡萄糖,而在吸器外间质中存在有半乳糖,乙酰半乳糖,α-葡萄糖或甘露糖等糖基。以上结果表明不同结构所含糖基种类并非一致。  相似文献   
5.
6.
本文记录了我国蒙新区土蝽科1新种:新疆光土蝽Sehirus xinjiangensis sp.nov。及4个中国新纪录种:黄圆土蝽Bysinus penicillatus E.Wagner,小圆土蝽B.minor E.Wagner,光头伊土蝽Aethus laeviceps Kerzher及斜光土蝽S.parens Mulsant et Rey。  相似文献   
7.
林麝麝香腺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野麝家养,人工驯化、人工活体取香获得显著成效后,目前已成功地使家养林麝一年多次生香,大大提高了麝香的产量。有关麝香的形成,历来有许多神秘的记载和传说,如本草纲目记载“夏月食蛇虫多,至寒则香满”;近年来,有认为麝香囊的云皮(或银皮)产生麝香。对麝香腺显微结构的研究,尚未见过报道。  相似文献   
8.
为了综合评价枝条覆盖对不同立地(平地、丘顶、丘间低地)平茬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生长特征和浅层土壤水分的影响,以吉兰泰荒漠-绿洲过渡区平茬花棒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4—10月对覆盖与无覆盖平茬花棒物候期、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储水量和生长指标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1)枝条覆盖有利于平茬花棒提前萌芽,较无覆盖提前5 d以上。(2)枝条覆盖使不同立地平茬花棒生长初期和生长末期0—100 cm土层平均土壤容积含水量增加20.12%以上,且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增加变化减缓;土壤储水量在生长初期和生长末期枝条覆盖较无覆盖增加27%以上。(3)枝条覆盖使平茬花棒株高、新生枝数、基径、冠幅较无覆盖增加10.91%以上,同时其生物量鲜重和干重较无覆盖分别增加4.45%—24.17%和3.78%—18.93%。尤其丘间低地平茬花棒生物量增加效果更加明显(P0.05)。但枝条覆盖不能改变平茬花棒生物量分配格局;(4)枝条覆盖和平茬对花棒生长均具有积极作用,枝条覆盖对丘间低地平茬花棒生长促进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拓宽小麦矮秆遗传资源,利用γ射线辐照济麦22获得了一个赤霉素不敏感型矮秆突变体jm22d。株高相关性状调查结果及茎秆细胞学试验显示,jm22d株高为53±1.8 cm,比野生型(WT)低约20 cm。jm22d整株茎秆共有4节,比WT少一节且各节间长度显著小于WT。与WT相比,jm22d茎秆细胞长度缩短。赤霉素含量测定发现,jm22d叶片中赤霉素含量高于WT,而茎秆中赤霉素含量低于WT(P<0.01),因此,jm22d株高降低与赤霉素转运途径出现异常有关。为了深入研究jm22d对赤霉素的响应机理,对jm22d和WT幼苗进行赤霉素处理,分别收取处理0(D0)、1(D1)和3 d(D3)的样品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与WT相比,在jm22d中共筛选到696个上调和1 067个下调的表达基因,其中62个和349个基因在3个时间点分别表现为上调和下调表达。叶绿素含量测定表明,jm22d中叶绿素含量随赤霉素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光合作用-天线蛋白(photosynthesis-antenna proteins,ko00196)、卟啉和叶绿素代谢(porphyrin and chlorophyll metabolism,ko00860)、亚油酸新陈代谢(linoleic acid metabolism,ko00591)等通路,因此赤霉素处理对jm22d体内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具有抑制作用。通过KEGG分析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中挖掘到5个差异表达基因(TraesCS2B01G582300、TraesCS2B01G600800、TraesCS2B01G556600、TraesCS2B01G630000和TraesCS6B01G439600)参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代谢途径,这些基因在jm22d中显著下调,这可能是jm22d矮化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为矮秆突变体矮化机制的解析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探究锡林河流域中游不同植被带土壤绿菌门(Chlorobi)成员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因子。[方法] 本文选择典型河滨带环境为研究对象,沿河流中心至河流阶地(陆向)方向,在无植被带(BC)、水莎草沼泽(BS)、灯芯草沼泽化草甸(LF)、鹅绒委陵菜草甸(HF)、河流阶地羊草草原(LT)、丘陵坡地大针茅典型草原(HT)中分别采集0-10 cm土壤样品。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绿菌门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丰度及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土壤理化因子分析绿菌门微生物群落空间异质性的驱动因子。[结果] 在属水平上共检测到来自绿菌目(Chlorobiales)和Ignavibacteriales目的9个类群。Chlorobiales1、2、6及Ignavibacteriales7、9类群的最高相对丰度低于0.40%;Ignavibacteriales3、4、5、8类群的最高相对丰度介于0.54%-1.06%。Chlorobiales1、2类群在HF、LT和HT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BS(P<0.05),Chlorobiales1类群的相对丰度与pH和总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hlorobiales2类群的相对丰度与粉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Ignavibacteriales3、5、7、9和Ignavibacterium4类群在LF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BC(P<0.05),与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hlorobiales6和Ignavibacteriales8类群在B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植被带(P<0.05),与氨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变异权重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解释了绿菌门微生物群落空间变异的65.7%。[结论] 锡林河流域不同植被带土壤绿菌门微生物群落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土壤含水量是不同植被带绿菌门微生物群落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