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锯缘青蟹复眼的单一感受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锯缘青蟹视网膜电图的暗视光谱敏感曲线的峰值在500nm 左右,与视紫红(λ_max=510nm)的吸收光谱吻合得很好。其波形和振幅-强度曲线与刺激波长无关,均符合单变量原理。在蓝或绿背景光明适应时,长波段的相对光谱敏感性增高。红光明适应未能抑制这种增高,表明它并非是由于对长波敏感的感受系统的存在。在校正了屏蔽色素的选择性吸收特性后,长波段光谱敏感性与暗视时十分接近,提示该现象可能系明适应造成的色素迁移所致。本文结果表明,锯缘青蟹的复眼仅具有单一的感受系统。  相似文献   
2.
Zn^2+对罗非鱼呼吸运动的影响和解毒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罗非鱼分别置于含有1、4、8、12ppm ZnSO_4的软、硬质水中,研究15d 中不同亚致死浓度 Zn~(2+)对鱼呼吸和咳嗽反应频率的影响;观测比较加入 EDTA 络合剂的变化,探索解除鱼Zn~(2+)中毒的方法。结果如下:1)呼吸频率的变化和咳嗽反应明显受 Zn~(2+)浓度影响,浓度越大,呼吸频率曲线越偏离对照曲线,咳嗽反应的频率亦越高,它们可作为鱼中毒和解毒的生理学监测指标。2)硬水组鱼受 Zn~(2+)毒害明显小于软水组。3)EDTA 可解除或减轻 Zn~(2+)对鱼的毒害,但其在软、硬水中的解毒效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切断视神经后锯缘青蟹视网膜电图的昼夜节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并不完全消失,提示在中枢和眼柄中分别存在着两种起搏器。文中提出了蟹视网膜电图昼夜节律控制的模式图。  相似文献   
4.
在明适应过程中,随着适应光强的不同,鲫鱼视网膜电图b波的敏感度呈现两种不同类型的变化,分别定名为D型(下降型)和R型(回复型)。当适应光较弱时为D型——敏感度随适应时间逐渐降低,在几分钟内达到稳定。但当适应光强超过一定水平后(1.95×10~(-6)瓦/平方厘米,网膜水平),即为R型——敏感度一开始急剧降低(5~8对数单位),随后逐渐回复,回复的时间进程近似为指数函数。适应光愈强,回复的幅度愈大,达到稳定的时间愈长,当适应光强为1.95x10~(-4)瓦/平方厘米时,分别为2.3对数单位和30分。在中间的适应水平是一种过渡的类型,兼有D型和R型的某些特点。对不同适应水平时b波的光谱敏感特性、辨增阈、振幅-强度曲线和闪光融合频率的分析表明,网膜活动由杆细胞系统向锥细胞系统过渡的明适应水平恰与由D型变化向R型变化的水平相当,这一事实强烈地提示,D型和R型变化分别表示杆细胞系统和锥细胞系统的适应特性。R型变化基本上与网膜内色素颗粒的漂移无关,可能归因于锥细胞活动以及它从杆细胞的抑制中解脱出来。对若干有关的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昼夜节律对蟹视网膜电图(ERG)的敏感度、光谱敏感性和波形的影响。动物为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在自然日照条件下饲养于室内水池中。实验时动物不作麻醉,并保持在恒定的暗适应状态。记录和参考电极均为海水浸渍的棉芯线,经 Ag-AgCl 丝引出作直流记录。一架双光路刺激器提供白光或单色光,直接投射于复眼角膜表面。未作衰减时白光强度为3750μW/cm~2,文中光强均以衰减的对数单位表示。实验于1983年8月在福建厦门进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视网膜电图特性(敏感度、光谱敏感性和波形)的昼夜节律性变化。这种节律性可能主要是由于视网膜屏蔽色素位置的昼夜变化所致,但也可能存在另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明适应过程中,随着适应光强的不同,鲫鱼视网膜电图b波的敏感度呈现两种不同类型的变化,分别定名为D型(下降型)和R型(回复型)。当适应光较弱时为D型——敏感度随适应时间逐渐降低,在几分钟内达到稳定。但当适应光强超过一定水平后(1.95×10~(-6)瓦/平方厘米,网膜水平),即为R型——敏感度一开始急剧降低(5~8对数单位),随后逐渐回复,回复的时间进程近似为指数函数。适应光愈强,回复的幅度愈大,达到稳定的时间愈长,当适应光强为1.95×10~(-4)瓦/平方厘米时,分别为2.3对数单位和30分。在中间的适应水平是一种过渡的类型,兼有D型和R型的某些特点。对不同适应水平时b波的光谱敏感特性、辨增阈、振幅-强度曲线和闪光融合频率的分析表明,网膜活动由杆细胞系统向锥细胞系统过渡的明适应水平恰与由D型变化向R型变化的水平相当,这一事实强烈地提示,D型和R型变化分别表示杆细胞系统和锥细胞系统的适应特性。R型变化基本上与网膜内色素颗粒的漂移无关,可能归因子锥细胞活动以及它从杆细胞的抑制中解脱出来。对若干有关的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