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莱姆病的致病源是伯氏疏螺旋体,机体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后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病变、皮肤病变和关节损伤。炎症作为机体受到感染后的一种重要反应,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CD14/TLR1-TLR2/p38 MAPK信号通路通过CD14对伯氏疏螺旋体表面脂蛋白的识别,引起TLR1-TLR2、p38 MAPK等下游信号的激活,同时,机体分泌促炎因子,引起炎症反应。本文就CD14/TLR1-TLR2/p38 MAPK信号通路引起的炎症反应在莱姆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热休克蛋白的生物医学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宝福凯  柳爱华 《生命科学》1997,9(2):71-73,70
热休克蛋白(Hsp)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在正常状态的细胞中也广泛存在。Hsp是生物种系发育中最保守的蛋白质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促进新生多肽的正确折叠并维持折叠状态,从而发挥调节细胞生长、分化、生存的功能。Hsp还有调节免疫功能、参与疾病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莱姆病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种由硬蜱叮咬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引起全球性的关注。伯氏疏螺旋体是莱姆病的病原体。目前莱姆病在很多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其致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主要原因可能是莱姆病病原体及其成分直接作用、炎性细胞因子作用以及自身免疫因素的影响。对近年有关莱姆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盆腔炎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诊断界限,为临床上正确诊断2种疾病,减少误诊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上18例盆腔炎性疾病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对照,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不同临床指标在鉴别盆腔炎性疾病(PID)后遗症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中的作用。结果:没有性交痛、无骶韧带痛性结节、慢性腹痛和初潮年龄≥14岁诊断PID的敏感性分别为71.2%、94.5%、84.1%、63.3%和68.7%,特异性为57.6%、21.3%、57.6%、61.4%和53.6%。组合指标,敏感性较高的为无继发痛经或无性交痛、无骶韧带痛性结节或无性交痛、慢性腹痛或无性交痛、初潮年龄≥14岁或无性交痛、慢性腹痛或无骶韧带痛性结节,其敏感性为100%、100%、95.6%、96.7%和96.4%;特异性较高的组合指标有慢性腹痛和无骶韧带痛性结节、慢性腹痛和无继发性痛经、慢性腹痛和初潮年龄≥14岁,其特异性为86.7%、85.8%和82.1%。结论:多个指标结合有助于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误诊。  相似文献   
5.
莱姆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成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全球关注.伯氏疏螺旋体是莱姆病病原体,通过蜱叮咬传播而引起莱姆病,其表面存在的膜蛋白具有免疫性和致病性.BmpA(Borreliaburgdorferi membrance protein A)是伯氏疏螺旋体的主要抗原之一,为层粘连蛋白结合蛋白,是莱姆关节炎的重要致病因子,对蛋白功能、诊断应用和莱姆关节炎致病机理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
细胞穹窿体     
细胞穹窿体宝福凯柳爱华(昆明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昆明650031)关键词穹窿体癌细胞耐药性穹窿体(vault)是真核细胞内的一种重要细胞器,其体积比核糖体大3倍,形似圆筒状。在细胞生物学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的今天,穹窿体这一亚细胞结构却一直未被认识,直到...  相似文献   
7.
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有别于病理性细胞死亡——坏死(necrosis)的一种生理性细胞死亡。目前已知,PCD在多细胞生物的发展和成年机体的代谢中均有重要作用。PCD在生物界普遍存在。近年发现PCD异常与某些疾病密切相关。PCD异常主要表现为PCD抑制和PCD过度两方面。PCD的发生由细胞的基因所控制,但是很多细胞外因素均可诱发PCD。弄清PCD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有助于阐明疾病发病机制和探索新型疗法。1PCD与肿瘤PCD受抑制可诱发肿瘤,而通过一定方式诱发癌细胞的PCD又可有助于癌症治疗。肿瘤的发生是细胞内DNAbe变累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病关系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从而根本改变了我们地慢性胃炎和溃疡病的病因、诊断和防治方面的传统观念。本文对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致病性,感染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是引起登革热(dengue fever,DF)的病原体,经蚊叮咬而传播疾病.DF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目前,DF已经发展成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2012年,DF被列为全球最重要的蚊虫传播性疾病.快速而准确的针对DENV感染的检测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DF的爆发及减少死亡病例.目前DENV感染的检测技术主要有病毒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诊断及血清学诊断三类,三类检测技术各有优缺点,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宝福凯(昆明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650031)柳爱华(昆明结核病防治院检验科650031)经过近十年的广泛深入地研究,专家们一致认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n,HP)的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