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生物被膜是介导微生物耐药与多重耐药的一大热点机制,涉及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耐药基因等基因表型改变、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及药物外排泵等多重因素。耐药基因、药物外排泵与生物被膜在微生物耐药机制中,具有复杂而密切的相互影响。分别从生物被膜对药物外排泵、耐药基因的影响,药物外排泵对生物被膜的影响,以及药物外排泵和微生物生物被膜共同的调节因素,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冷拘束应激中大鼠心脏和肝脏组织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量以及血清中肌酸激酶(CK)、谷丙转氨酶(ALT)含量的变化,探讨冷拘束应激对心脏和肝脏的影响和差异。方法选取50日龄清洁级大鼠77只,随机分为7组,即0h,0.5h,1.0h,1.5h,2.0h,2.5h,3.0h。采用拘束冷应激法,应激相应时间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心脏和肝脏组织HSP70的表达,并检测血清中CK和ALT含量。结果 (1)心脏中HSP70表达量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5h组较0h组有明显的增加(P〈0.05),而2.0h后有极明显的增加(P〈0.01)。(2)肝脏中HSP70表达量随应激时间的延长呈缓慢增加,仅3.0h组有较明显的增加,与0h组、0.5h组及1.0h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应激开始阶段大鼠血清中的CK含量迅速上升,之后平缓升高;大鼠血清中的ALT含量呈现上升趋势,2.5h以前上升较平缓,2.5h以后急骤升高。结论冷拘束应激可使大鼠心脏中HSP70的表达量和血清中CK含量在较短的时间内显著上升,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递增,而肝脏中HSP70的表达量和血清中ALT含量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明显变化,只有在3.0h时才显著增加,提示心脏对冷拘束应激较敏感,而肝脏对冷拘束应激有较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新颖结构的天然萘醌-氧吲哚类生物碱coprisidins(A和B)分离自昆虫肠道相关链霉菌,具有预防癌症的活性。作为首例具有萘醌-氧吲哚骨架的生物碱,对其独特生物合成机理的研究可为II型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提供新的认知。[方法] 本研究对coprisidins的产生菌Streptomyces sp.SNU607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定位coprisidins的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基因敲除以及异源表达手段确定coprisidins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基于体内遗传学实验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推导coprisidins的生物合成途径。[结果] Streptomyces sp.SNU607中有23个基因簇可能参与次级代谢,其中4个基因簇与聚酮合酶(PKS)相关;通过基因敲除与异源表达实验,本研究证实1个II型PKS负责coprisidins的生物合成;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推测copH/I/M/O/N构成了1个基因盒,并负责起始单元丁酰CoA的合成;KSβ(CopB)的序列比对表明coprisidins的II型PKS系统更倾向于合成C20的初始聚酮链。[结论] Coprisidins的萘醌-吲哚结构是由II型PKSs催化形成,我们推测丁酰CoA是coprisidins聚酮骨架的起始单元,在最小PKS、聚酮酶、环化酶的催化下先形成类似蒽环的四环系统,随后在后修饰酶与氧化重排的作用下生成萘醌-氧吲哚骨架。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萘醌-氧吲哚类生物碱的生物合成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增加了II型PKSs合成产物的结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解脲脲原体(Uu)生物膜的培养及药敏检测技术是继支原体体外游离药敏试验之后,探讨Uu耐药水平与耐药机制的又一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支原体生长的生物学特性,使实验中需要多次更换培养基,增加了污染的概率。培养过程中的杂菌污染由此成为决定Uu生物膜实验成功与否的一大问题。本文将对解脲脲原体生物膜的培养与药敏检测技术,从检测方法、常见污染途径与解决策略3个方面展开,对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