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沙障作为人工固沙植被恢复与保护绿洲和道路安全的一种手段,可以有效阻止沙丘移动,改变流动沙丘地表生态水文过程,进而影响节肢动物多样性及营养结构及功能变化。鉴于此,选取临泽县中部沙带为研究区,利用陷阱法系统调查了生物、物理沙障和流动沙丘区沙丘不同部位地表节肢动物分布及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沙障营建强烈影响了流动沙丘区地表节肢动物组成,生物和物理沙障区地表节肢动物的活动密度、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均显著高于流动沙丘区,捕食性和其它食性节肢动物较植食性节肢动物对沙障营建的响应更为敏感。沙障还改变了沙丘地表节肢动物的分布规律,生物和物理沙障区地表节肢动物的活动密度从沙丘底部到顶部依次增加,而流动沙丘区地表节肢动物主要分布在沙丘中下部。谢氏宽漠王和尖尾东鳖甲在流动沙丘区主要分布沙丘的中下部,沙障营建导致沙丘顶部谢氏宽漠王和尖尾东鳖甲的活动密度大幅提高。此外,研究还发现生物和物理沙障对地表节肢动物的影响不同,生物沙障区地表节肢动物活动密度显著高于物理沙障区,捕食性和东鳖甲属等其它食性节肢动物的活动密度在生物沙障区均高于物理沙障区。总之,沙障营建及类型差异强烈影响地表节肢动物的分布及多样性,它通过资源上行效应和土壤物理环境的改变提高了地表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及营养结构,从而影响了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吡虫啉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对橄榄星室木虱的曾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吡虫与高效氯氰菊酯对橄榄星室木虱的毒力及其最佳复配比例.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与吡虫啉按23的比例复配,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共毒系数达到267.按比例配成5%的制剂,对田间橄榄星室木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500倍、2000倍、2500倍药液1天后的防效达37.88-65.14%,3天达70.19-89.37%,21天达92.36-100%.  相似文献   
3.
橄榄星室木虱的生活史和种群消长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研究了莆田市延寿村的橄榄星室木虱的生活史和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橄榄星室木虱在莆田地区一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卵、若虫(1—5龄)、成虫在1年中有6个发生高峰期,以秋梢期为全年雌成虫产卵、若虫发生最高峰,夏梢期是成虫羽化全年最高峰。其田间种群数量消长与橄榄抽梢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每一次抽梢期都带来一个产卵高峰期和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每一次抽梢都使虫口数量急尉上升,并出现高峰,其间也带来一个很高的种群增长率,待到新梢定型老化(枝梢生长后期)又使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而低龄若虫的发生和高峰期的出现,一般比产卵滞后5—10d。  相似文献   
4.
收获蚁蚁穴是戈壁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微生境, 它通过汇集凋落物和改善土壤环境强烈影响动植物的分布及多样性。鉴于此, 本文选择戈壁荒漠收获蚁(Messor desertus)蚁穴为研究对象, 于2020年5月、6月和10月利用陷阱法调查了蚁穴及毗邻裸地大型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变化, 并分析其影响要素。结果表明: (1) 10月, 蚁穴和裸地间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 而5月和6月二者间相差较小, 10月(62.9%)蚁穴和裸地大型土壤动物的平均相异性高于5月(34.8%)和6月(39.3%); (2) 5月, 蚁穴大型土壤动物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裸地, 6月, 蚁穴大型土壤动物活动密度和类群丰富度均显著高于裸地, 10月, 蚁穴大型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裸地; (3)荒漠收获蚁蚁穴显著提高了其他食性土壤动物的活动密度及类群丰富度, 还增强了捕食性和非捕食性土壤动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改变了荒漠收获蚁与蚁穴大型土壤动物类群的种间相互作用关系; (4) pRDA排序结果表明, 土壤电导率、全氮和粉粒含量是影响蚁穴和裸地大型土壤动物分布的主要土壤因子。总之, 戈壁生态系统荒漠收获蚁蚁穴微生境提高了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 改变了大型土壤动物类群间的营养和非营养关系, 这会影响大型土壤动物的营养结构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5.
林永可  谢奎林 《蛇志》1999,11(1):52-52
我院1996~1997年收治鱼胆中毒引起急性肾衰3例,用葡萄糖胰岛素治疗成功。现报告如下。例1患者,男,44岁,农民。5天前患者食生鱼胆4只,食后2h频繁呕吐,伴腹痛。第3天出现双下肢浮肿,少尿,腰痛,当地予补液等治疗无效,入院前尿量约240ml/d...  相似文献   
6.
地表甲虫是戈壁主要的地表昆虫类群, 但我们对其种属组成和活动节律的认识还很有限。2018-2020年1-12月我们利用陷阱法对河西走廊中部典型砾质戈壁地表甲虫种类及数量进行了连续观测, 并测定了该区降水和温度。本文研究发现: (1)戈壁地表甲虫由步甲科、叶甲科、象甲科、粪金龟科和拟步甲科5科21种组成, 阿小鳖甲(Microdera kraatzi alashanica)、戈壁琵甲(Blaps gobiensis)和波笨粪金龟(Lethrus potanini)是优势地表甲虫种; (2)戈壁地表甲虫活动节律存在明显年季变异, 地表甲虫的活动期在3-10月, 地表甲虫活动密度的最大值出现在4-7月, 而物种丰富度的最大值均在5月出现; (3)降水增多的2019年地表甲虫的活动密度明显增加, 且2019年地表甲虫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2018年; (4)地表甲虫的取食类型和个体大小影响它们的活动节律, 降水增多的年份提高了植食性的象甲科和部分拟步甲科的活动密度, 而一些拟步甲科的活动密度对降水的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5)降水和温度变化强烈影响地表甲虫活动节律, 地表甲虫的个体数和物种数与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温度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和指数关系, 植食性和捕食性甲虫对降水及温度变化响应较腐食性甲虫敏感, 大甲虫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较中甲虫和小甲虫敏感。总之, 降水及温度变化影响了戈壁地表甲虫的活动节律, 而不同地表甲虫种对二者的响应因其生理生态特征不同而异, 从而影响了地表甲虫群落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围封会促进退化高寒草甸植被和土壤环境恢复,长期围封也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下降,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稳定,但这种影响会随着季节和生境条件变化而异。为了探究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变化对围封禁牧的响应,利用陷阱法调查了疏勒河源区沼泽化草甸、草甸和草原化草甸3种不同退化梯度高寒草甸围封禁牧和自由放牧处理下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围封禁牧对高寒草甸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随生境条件不同而异。禁牧降低了沼泽化草甸地表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而提高了草甸和草原化草甸地表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围封禁牧对沼泽化草甸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小,显著降低了草甸生境地表节肢动物活动密度、提高了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和均匀度,相反,禁牧显著提高了草原化草甸生境地表节肢动物活动密度、降低其多样性和均匀度;豹蛛属1种是高寒草甸主要的地表节肢动物类群(相对多度为67.0%),高寒草甸土壤水分有效性等生境条件不同影响了豹蛛属1种对围封禁牧的响应模式,进而影响了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变化。总之,高寒草甸退化程度影响了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对禁牧和放牧的响应模式,沼泽化草甸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8.
吡虫啉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对橄榄星室木虱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吡虫啉与高效氯氰菊酯对橄榄星室木虱的毒力及其最佳复配比例。结果表明 ,高效氯氰菊酯与吡虫啉按 2 :3的比例复配 ,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共毒系数达到 2 6 7。按此比例配成 5 %的制剂 ,对田间橄榄星室木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5 0 0倍、2 0 0 0倍、2 5 0 0倍药液 1天后的防效达 37.88- 6 5 .14 % ,3天达 70 .19-89.37% ,2 1天达 92 .36 - 10 0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