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
生态因子对中药甘草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甘草是一种常用中药,由于具有“调和诸药”之功效而成为方剂中最常用的一味药。古有“十方九草”之说,可见对甘草的需求量之大;目前,对甘草的需求不仅仅限于医药界,在食品、轻工、畜牧等行业也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长期滥采、滥挖,只挖不种,使得甘草的蕴藏量急剧下降,有些地区的甘草资源濒临枯竭。例如,东北松嫩平原,原是我国“东草”商品的主产区之一,并大量出口国外,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五种重要的药用生物碱资源植物的研究结果对于萝芙木总碱和利血平资源植物,分析了国产萝芙木属(Rauvolfia)五个种及三个变种根中总生物碱及利血平的含量;对于阿托品资源植物,重点研究了国产的茄科植物,发现有六个属九个种植物含有莨菪碱,并证明矮莨菪(Przewalskia shebbearei)根中的总生物碱高达1.89%,莨菪碱含量为1.65%;对于士的宁资源植物,研究了八种国产的马钱属(Strychnos)植物,有三种含生物碱量较高;对于麻黄碱资源植物,重点分析了产于西藏与新疆的麻黄属(Ephedra)的三个种及一变种;对于小檗碱资源植物,分析了采自西藏的四种小檗属(Berberis)植物,其中大刺黄柏小檗内皮的含量以小檗碱计算可达7.73%。本研究证明了利用植物亲缘关系相近,则其化学成分也近似的规律来寻找并扩大药物资源,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当某种天然生物碱通过大量的研究和临床验证,肯定其疗效,并确定其法定地位(收载入药典),投入生产时,对于这种药物资源的需求,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除了根据其化学结构采用人工合成方法外,最常用的解决途径便是利用植物亲缘关系和化学成分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这一规律,从已知含此类成分的植物类群中去寻找高含量的新资源。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以下便是我们对五种重要药用生物碱资源植物的部分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3.
甘草是重要的资源植物。我国甘草属植物有:乌拉尔甘草(G. uralensis Fisch.)、光果甘草(G. glabra L.)、胀果甘草(G. inflata Bat.)、黄甘草(G. eurycarpa P. C. Li)、粗毛甘草(G. aspera Bat.)、云南甘草(G. yunnanensis Cheng f. et L. K. Tai ex P. C. Li)、刺果甘草(G. pallidiflora Maxim.)和圆果甘草(G. squamulosa Franch.)。甘草的种子大小相似,均为3.0—4.0mm,但形状和颜色差异较大,其中乌拉尔甘草、光果甘  相似文献   
4.
国产六种甘草资源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相似文献   
5.
国产甘草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国产7种甘草属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其结果为:乌拉尔甘草2n=16= 6m+10sm;黄甘草2n=16=8m+6sm十2st;光果甘草2n=16=14m+2sm;胀果甘草2n=16=6m十10sm;粗毛甘草2n=16=12m十4sm;云南甘草20=16=12m十 4sm;刺果甘草2n=16=12m十4sm。基于对现有资料的分析,确认该属的染色体基数为 x=8, 且核型对称性程度较高。 通过对不同种核型进行比较,发现刺果甘草是本文所研究7个种中最原始的,而黄甘草的进化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