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象虫(Cylas formicarius Fab.),和甘薯螟虫(Omphisa illisalis(Walk.)),在国内除甘薯外,还没有报导过发现有其他的寄主植物。过去;我虽然在一些甘薯以外的同属植物上发现有近似甘薯象虫的幼虫所钻蛀的根茎,但没有找到幼虫或蛹寄生在里面;另一方面,通过接种试验,证实甘薯螟虫可以在1.2种其他植物上完成一个生活圈,但在自然界里尚未见到这现象,所以不敢肯定那些植物是这2种害虫的其他寄主植物。今年1月25日,我在福建漳浦港口一块园地(去年不种甘薯)旁发现有几株砂藤,(Ipomoca bilobaForsk.),经采集并剖视结果,曾在2株的茎部和根部  相似文献   
2.
乌桕的食叶害虫种类颇多,在闽北永安、建阳一带,食害比较严重者首推大桕蚕与小桕蚕。而前一种在上述两地,已发现有大量发生的现象。 有关大桕蚕的观察记载,最早可能是Donovan(1842);往後有Sowerby(1925,1928)和Chan(1929),尤其後者曾经发表了相当详细的研究报告。从经济观点出发,他们是着重於丝茧的应用;笔者等却为歼除害虫、保护乌桕生长起见,前後在永  相似文献   
3.
<正> 采用双名法命名生物,一般包括一个名词的属名和一个形容词的神名.例如意大利蜜蜂Apt。。。Ilif。,a L.、葡萄十星甲虫 Oidc。dccc-。pu。c。。。。Billb.;但是,少数属名是名词而种名也是名词。例如牛羽虱Bo。icola ho。i。(L.)、狗林头蚤 c。,,co。p4。l。pos ca。。。(nit1S卜··。 拉丁文及拉丁化的其他文字,名词和形容词都有文法性的,阳性、阴性、中性三者,各从词尾表现出,阳性词尾为:-u。、-or、-7r、-o’、-”、。O。等;阴性词尾为:-。、-。、-S、-x、-cs、-。s、-eo。-。G、-。。等;中性词尾为:-。m、-G。、-O。、。。r、-ar、-ma、J。、-r。、J、-。、-C等,其中阳性词尾较多用一us,阴性词尾用一a,中性词尾用一。。,总的用一a为最多。  相似文献   
4.
林伯欣 《昆虫学报》1956,(4):539-540
甘薯象鼻虫是浙南以南沿海地区甘薯的首要害虫。笔者近几年来,由于观察该虫的生活习性,曾在福州及附近各县,发现每年当回暖之后直至秋末,如遇久雨,田间潮湿,时常有或多或少的成  相似文献   
5.
前言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是我国荔枝和龙眼的最重要害虫,在闽、粤、桂几省荔枝或龙眼产区里,经常大量发生,使果产遭受巨大损失。以福建省来说,此虫近4、5年来,因环境适宜,尤见猖獗,在许多荔枝或龙眼产区里为害结果,显著地影响了这一类果品的产量和品质,而阻碍了许多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党政正确领导下,都列为群众性“除七害”或“除八害”运动的一个除“害”的对象。 防除这种害虫,到目前为止,各地是普遍采取人工捕杀和药剂触杀2种方法。单独或综合推行这2种方法,虽然都会收到一定效果;但由于工作不易彻底,很  相似文献   
6.
<正> 王遵同志的“混虫的学名发音及简介”一文(见本刊1982(1):30—32),给初学拉丁文和昆虫学名者有很大帮助,这是首先肯定的。但是,我认为有些必须补充,有些需要修改,提出下列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枇杷核毒瓶     
<正> 枇杷核是食枇杷时吐掉的、或者制造枇杷罐头所剩余的,除选种和个别制药厂作为制杏仁水的原料用其少量外,绝大多数当废物弃去。枇杷核富含杏仁腈,由酶的作用分解出氢氰酸,化气为氰化氢可以毒死昆虫;但发生量小于氰化钾或氰化钠加水分解生成的,因而熏杀稍慢。与桃仁、桃叶或桃嫩茎皮层制成的毒瓶熏杀一样,昆虫死亡虽慢,而体壁柔软、足和触角等收缩不紧,制作标本比较容易,倒有优点。以西洋衣鱼Lepisma saccharina L.的成虫和老龄若虫、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的成虫和老龄若虫、黑尾叶蝉Nephotettix [bipunctatus]cincticeps(Uhler)的成虫、葡萄二星斑叶蝉Erythro-neura apicalis Nawa的成虫、褐稻虱Nilaparvata  相似文献   
8.
甘薯猿叶虫(Chrysochus chinensis Baly)是南方山区和丘陵地带—种甘薯的重要害虫,成虫取食嫩梢、嫩叶、茎皮与叶柄;幼虫食害根部,能钻进块根内蛀成孔洞,发生多时,便显著的影响了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由于此虫的成虫对666与DDT的抗药力较大,施用一般杀虫浓度的这一类药剂,都不能收到防除效果。今年5月间,我试用农药“敌百虫”(含有效成分50%的液体,上海信诚化工厂新近的出品)进行杀除成虫试  相似文献   
9.
林伯欣 《昆虫学报》1984,(4):476-477
甘薯潜叶虫Bedellia somnulentella(zeller)俗名甘薯飞丝虫,成虫名甘薯潜蛾或旋花潜蛾,属鳞翅目,潜蛾科。各期形态见图1。 本虫发生于我国南方各地,但体小在薯田里一般发生不多,所以受注意较少。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曾见许多温室在冬季和早春有此虫猖獗为害,妨碍杂交育种的顺利进行;1966年后在福建和浙江两省的不少地区,不只限  相似文献   
10.
豆芫菁(Epicauta gorhanti Mars.)广布于我国南方数省,在福建各地发生相当普遍。幼虫生活在土壤中,寄生在多种蝗科昆虫的卵块里取食卵粒;成虫主要以大豆、菜豆、豇豆……等豆科作物的叶片和花瓣为食料,并能侵害甜菜、蕹菜、甘薯、棉、茄、桑……等作物。 在福州(岭后、盖山)、闽侯(林浦、城门、杜园)一带稻田的田埂内,因为多少存在有长翅稻蝗(Oxya veloxFab.)和小稻蝗(O.intricata Stal.)的卵块,容易招引豆芫菁成虫前来产卵。每年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间,晚稻黄熟时期,繁殖出大量的第二代豆芫菁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