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实验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模型,观察厚朴叶正丁醇萃取部位对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的内皮完整和去除内皮的家兔离体血管环张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厚朴叶正丁醇萃取部位对内皮完整和去除内皮的血管环在一定剂量内呈现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该作用可能与该部位大量成分———槲皮苷和芦丁有关。从该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苷(1),芦丁(2),紫丁香苷(3),丁香脂素-4,4’-双-O-β-D-葡萄糖苷(4),芥子醛-4-O-β-D-吡喃葡萄糖苷(5),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其中化合物4和6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蓝花参为桔梗科蓝花参属植物蓝花参的根或全草,具有益气健脾、祛痰止咳等功效。临床实践中蓝花参被用于肝病治疗,效果较好,但目前未见其保肝活性的相关报道。该研究采用80%甲醇冷浸提取蓝花参全草,提取液浓缩后经冷冻干燥得到蓝花参提取物。对以刀豆蛋白A造模的急性肝损伤小鼠分别给予联苯双酯及不同剂量的蓝花参提取物灌胃,测定血清中 ALT/AST 活性,HE 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表明:蓝花参提取物可以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 ALT/AST 水平,且对减轻肝脏病理组织损伤有积极作用。进一步利用多种现代色谱学方法从蓝花参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位分离单体化合物,经过波谱学分析( MS、1D-NMR、2D-NMR等)并结合文献数据对比,鉴定了5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Wahlenoside D。其它4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demethyl syringin (2)、3,5-dihydroxyphenethyl alcohol-3-O-β-D-glucopyranoside (3)、芦丁(4)、异牡荆素(5),其中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结果为蓝花参的保肝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促进了蓝花参药材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