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菲并吲哚里西丁类生物碱最引人瞩目的生物活性是抗肿瘤活性,本文对这类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和主要不对称全合成路线做了综述,以期为有机化学工作者开发高抗癌活性的菲并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人工扩增内标,建立可以有效指示沙门氏菌检测过程可能出现假阴性情况的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沙门氏菌inv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复合法构建扩增内标,建立PCR检测体系。特异性引物LW,对33株沙门氏菌和6株非沙门氏菌标准株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沙门氏菌均扩增出385 bp的目标片段,非沙门氏菌则只能扩增出484 bp的扩增内标片段,特异性良好。灵敏度实验表明,该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可达6.35 fg/μL。人工污染实验表明,起始染菌量为3.2 CFU/25 mL时,仅需8h增菌培养便可检出。大量食品样品检测证明,该检测体系确实可以有效的避免PCR检测过程出现的假阴性,提高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蜈蚣藻丝状体在不同的盐度、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下的生长特征,分别观察比较了5个盐度(18~46)、5个温度(10℃~30℃)、6个光照强度(500 lx~5500 lx)和6个光照周期(0L∶24D-24L∶0D)培养条件下蜈蚣藻丝状体增重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实验中以20℃条件下,蜈蚣藻丝状体的相对增重率最大,为124.8%;盐度实验中以32盐度下,蜈蚣藻丝状体的相对增重率最高,为68.3%;光照强度以2500 lx条件为最佳,蜈蚣藻丝状体的相对增重率最高,为88.2%;光照周期以24L∶0D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快,蜈蚣藻丝状体的相对增重率达到197.3%。由此可见,在温度为20℃,盐度为32,光照强度为2500 lx,24 h光照的条件下,蜈蚣藻丝状体长势最好,是培育蜈蚣藻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4.
王旭  杨晋 《四川动物》2000,19(4):251
1999年 1 0月 2 5日在学生解剖实验中 ,发现一例具有三管型雌性生殖系统的猪蛔虫 (Ascarissu um)。该猪蛔虫采自南充市冷冻厂 ,全长 1 82mm。外观发育良好 ,与一般雌性猪蛔虫无明显差别 ,体前端1 / 3处环状狭窄部分和位于该处腹面阴门 (雌性生殖孔 )均无异常。解剖发现它具有三管雌性生殖系统 ,其中两条直径分别为 1 0 8mm和 1 3 2mm的子宫汇合成一条短的阴道 ,并由阴门通往体外 ,第三条子宫在阴道中后部发出 ,其最大直径为 1 0 0mm。两子宫汇合成的阴道总长 6 0 4mm ,阴道中后部发出的第三条子宫至阴门距离为 3 2…  相似文献   
5.
水飞蓟素药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综述了国内近10年来水飞蓟素分析方法、全合成及衍生物制备和药剂学研究,也包括了部分国外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凋落物和土壤覆盖对动物取食和搬运辽东栎种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六盘山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研究了清除凋落物、凋落物覆盖和土壤覆盖(以不清除凋落物直接将种子投放于森林地表为对照)等处理对动物取食和搬运辽东栎种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释放3d后,凋落物和土壤覆盖处理种子均具有较高的留存率(分别为10.7%和7.0%);释放14 d后,土壤覆盖处理种子的留存率仍最高(0.7%),但凋落物覆盖处理种子的留存率为0.凋落物和土壤覆盖处理种子的就地取食率很高(分别为45.9%和41.5%);清除凋落物处理种子的就地取食率最低(27.0%),但其被搬运后的取食率最高(49.8%);凋落物覆盖、清除凋落物和土壤覆盖处理种子被动物搬运后的埋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1).种子被动物搬运后集中分布于5 m以内,尤其在<1 m和l~2m两个距离组的分布频率更高;种子被搬运后取食的平均距离大干埋藏的平均距离,以土壤覆盖和凋落物覆盖处理最大,分别为2.38 m±0.55 m和1.44m±0.26 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咽部菌群变化。方法筛选入组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7例健康者咽拭子样本,提取咽部DNA,扩增16SrRNA基因,在Illumina平台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综合来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咽部菌群Alpha多样性差异不大。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咽部菌群样本可被区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咽部菌群组成和含量发生显著改变,主要变化包括: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显著降低。拟杆菌门中普雷沃杆菌属(Prevotella)相关的纲目科属水平都显著降低。放线菌门变化落实到属水平,放线菌属(Actinomyces)显著降低,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和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显著增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中,芽胞杆菌纲(Bacilli)所属的与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相关的纲目科属水平显著增加,而梭状芽胞杆菌纲(Clostridia)包含的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显著下降。此外,变形菌门中出现弧菌属(Vibrio)的增加和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的降低等变化。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本次研究样本)的咽部菌群出现紊乱,以普雷沃杆菌属、放线菌属、韦荣球菌属、消化球菌属和弯曲菌属等显著降低,丙酸杆菌属、棒状杆菌属、链球菌属和弧菌属等显著增加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妊娠妇女孕期BMI变化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和免疫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孕期BMI增幅<6 kg/m^(2)的12人为Am组,孕期BMI增幅≥6 kg/m^(2)的12人为Bm组。Am组妊娠妇女对应的新生儿为Af组,Bm组妊娠妇女对应的新生儿为Bf组。收集妊娠妇女孕晚期血清、新生儿脐带血清、孕晚期粪便以及新生儿出生第一个24 h胎便。对妊娠妇女的粪便及对应新生儿胎便进行DNA提取,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分析菌群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妊娠妇女及对应新生儿不同分组菌群结构变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妊娠妇女孕晚期血清、脐带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组间变化。结果BMI增幅≥6 kg/m^(2)(Bm组)的妊娠妇女与BMI增幅<6 kg/m^(2)(Am组)的相比,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存在降低趋势,beta多样性存在差异。Bm组妊娠妇女粪便样本中脱硫弧菌属显著降低,拟杆菌门、纲、目、科、属以及韦荣球菌科、属显著升高。Bf组与Af组相比,胎便菌群alpha多样性同样存在降低趋势,beta多样性同样存在差异。Bf组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显著升高,拟杆菌门等显著降低。Bm组较Am组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存在差异,TNF-α、IL-6水平有升高趋势。在对应的新生儿的脐带血清中Bf组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孕期BMI增幅≥6 kg/m^(2)的妊娠妇女肠道菌群和新生儿胎便菌群存在紊乱。孕期BMI增幅≥6 kg/m^(2)的妊娠妇女孕晚期血清中和新生儿脐带血清中炎症因子增高。妊娠妇女孕期BMI增幅与拟杆菌门及拟杆菌属的增加相关,能够影响妊娠妇女和新生儿的肠道菌群与免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