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1.
鴞形类吸虫(Strigeids)属吸虫纲,复殖目,前口亚目。本类吸虫可分为前体与后体二部,前体为附着器官,具有口腹吸盘和黏器(adhesive organ);后体包含雌雄生殖器官,阴袋付缺,生殖腔开口于末端或亚末端。成虫寄生在哺乳动物、鸟类及爬行动物的肠道内。就文献记载,已发现的虫种,达300种以上,分属于五个科。在国内报告者有:Faust(1929)、陈心陶(1934)、唐仲璋(1936)、吴光(1937)氏等先后报告的咽口属(Pharyngos-  相似文献   
2.
鴞形科(Strigeidae Railliet,1919)吸虫在分类学上属于吸虫纲,复殖目(Digenea),前口亚目(Prosostomata),全盘类(Holostomes)。本科吸虫的主要特征是体分前后两部,前体(fore-body)呈杯状或囊状,后体(hind-body)圆锥形或圆柱形。前体为附着器官,具有口吸盘、腹吸盘及粘器(adhesive organ),粘器作舌状或分叶状。 鴞形科吸虫根据寄主的种类以及口吸盘与消化道的有无,可分为三个亚科,即(1)Strigeinae亚科,成虫寄生于鸟类,具有口及消化道;(2)Bolbocephalodinae亚科,成虫寄生于鸟类,缺口及消化道;(3)Duboisiellinae亚科,成虫寄生于哺乳动物。在鴞形亚科(Strigeinae)中又可分为两个族:凡卵黄腺局限于后休的鴞形吸虫,隶属于Cotylurini族;凡  相似文献   
3.
鴞形类吸虫(Strigeids)广泛存在于欧洲、美洲和亚洲的日本、菲律宾和印度等地,见于文献报告者,为数甚多。本类吸虫于1958年以前在我国发现者,计有四属五种,如吴光(1937)、顾昌栋(1956)、陈心陶(1956)等报告Strigeidae科、Strigeinae亚科的杯尾属(Cotylurus Szidat,1928)、异幻属(Apatemon Szidat,1928)和缺咽属(ApharyngostrigeaCiurea,1927);以及吴青藜等(1956)报告的Diplostomatidae科Alariinae亚科的重翼属  相似文献   
4.
正鸮属(Strigea Abildgaard,1790)在吸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鸮形科(Strigeidae Railliet,1919)鸮形亚科(Strigeinae Railliet,1919)的鸮形族(Strigeini Dubois,1936)。在本族中已有6个属,包括了在我国发现的侧鸮属(Laterostrigea Yang,1962)。就中以正鸮属发现较早,发现的虫种也较多。据Yamaguti(1958)整理,正鸮属列有32种(包括亚种在内);另加Bisseru(1956)报告的四个新种:S.neotides,S.lilensis,S.cuncumae,S.rhodesiensis;Bezubik(1958)报告的S.raabei新种;又在Skrjabin(1960)专著中,增添了二种:S.gracilicollis Dubois et Fain,1956和S.plogadis Dubinin,1938;此外,在我国也发现过一个新种S.egretta Yang,1962,合计起来,约有39种。本文报告在我国广州鸟体内检出的五新种正鸮属吸虫,拟定的学名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