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片为研究案例,借助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GIS技术,结合具体的植被类型和功能区划,分析了2000年到2010年间自然保护区内植被长势趋势的变化。结果发现:(1)11年来各植被类型,尤其是以骆驼刺、芦苇、芨芨草为主的天然草地植被表现出了较好的长势和增长的趋势;(2)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存在退化的植被类型,表明自然保护区基本实现了保护目的;(3)退化的植被位于实验区的布隆吉村、桥子村和双塔村,面积为1319 hm2,占比为0.31%。由此可见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片植被保护成效明显。将植被长势趋势分析同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及植被类型相结合,希望有助于识别保护要点,以便为植被保护成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已进行了三次综合科学考察(以下简称科考): 第一次1988-1989年、第二次2002-2003年、第三次2012-2013年。在三次科考20多年的时间跨度中, 脊椎动物各类群物种多样性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鱼类增加了2种, 减少了3种土著种; 两栖爬行类种类一直保持稳定; 保护区三次科考记录的151种鸟类中, 有55.63%(84种)一直稳定分布。因气候变暖, 鸟类区系中东洋界比例增加, 有明显的分布区向西扩散的物种成分, 同时也有从新疆向东扩散的种类以及高原扩散来的成分。20年间分布减少的29种鸟类中, 主要为夏候鸟(41.37%)和旅鸟(48.28%), 这些鸟类的分布消失随机性很大。哺乳类的分布相对比较稳定, 第三次科考没有调查到的6种哺乳类应该是由于调查方法造成的。新增的小五趾跳鼠(Allactaga elater)是甘肃省啮齿类的一个新记录, 表明该物种分布区有向东南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