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分析microRNAs(miRNAs,miRs)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心肌组织的梗死区与非梗死区的表达变化,为防治AMI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建立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取建模后6h的梗死区与非梗死区的心肌组织进行芯片检测.确定其中表达变化显著的miRNAs;最后进行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定量分析梗死区与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miRNAs的表达。结果AMI大鼠心肌组织中,芯片筛选出在AMI前后发生显著波动的miRNAs,与非梗死区相比,梗死区心肌组织中有26个miRNAs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19个miRNA表达下调,7个miRNA表达上调。结论在AMI后的心肌组织的梗死部位与非梗死部位miRNAs的表达是有显著差异的,这对AMI阶段心肌保护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绞痛及血液流变学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性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与阿司匹林等。前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碘酸纳注射液60mg(1次/天)。每例于治疗开始前与结束后,进行血液流变学与心电图(ECG)检测。结果:两组心肌缺血症状治疗前后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效果更为显著(P均<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Fbg)、血浆D-二聚体(DD)均显著下降(P<0.05)。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一种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