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行为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动物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尤其是动物个性研究。然而, 目前在个性的概念、实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上仍存在不少问题, 因而规范行为学研究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以上目的, 文章对动物个性和行为集概念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简要回顾, 并归纳了动物个性和行为集研究的实验设计和目前最佳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这些标准的建立, 可以帮助科研人员避免动物个性研究中常见的错误, 使个性研究的设计更加缜密、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从而推动行为生态学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许多研究表明适当强度的抄网追赶训练能够提高幼鱼感知风险的能力, 塑造出敏捷应对捕食者追赶的行为。大黄鱼生性敏感, 对外界刺激反应较为强烈, 抄网追赶训练能否提高其应对风险的能力尚未知。研究通过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80 dpf)进行为期15d和30d, 每天2次, 每次分别0、2.5min、5.0min和7.5min的抄网追赶, 探究了大黄鱼幼鱼在不同水平的抄网追赶下生长、行为、游泳能力和应激水平的变化; 并且在30d刺激结束后的第8天, 再次给予抄网追赶刺激, 以测试停训后大黄鱼幼鱼再次面对刺激时应激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 不管是短期(15d), 还是较长期(30d)的刺激, 显著性检验表明不同水平的追赶训练对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但效应量和贝叶斯因子表明, 30d的刺激效应更为明显。经过15d刺激后, 显著性检验及效应量都表明追赶刺激对大黄鱼幼鱼对陌生环境的探索能力无显著影响;刺激30d后, 显著性检验以及效应量均表明30 d的追赶刺激大黄鱼幼鱼对陌生环境探索能力的影响要比15d强。此外, 显著性检验、效应量及贝叶斯因子均表明一定水平的刺激能降低大黄鱼幼鱼的皮质醇水平。另外, 显著性检验表明15 d的追赶训练仅对绝对临界游泳速度(Ucrita)负面影响显著, 但效应量表明15d和30d的刺激对绝对(Ucrita)和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critr)负面效应都相当明显。同时, 显著性检验、效应量和贝叶斯因子都表明停训后第8天的大黄鱼幼鱼再次受到刺激时, 其应激水平明显低于未受过训练的个体。总体而言, 抄网刺激训练能有效提高人工养殖大黄鱼幼鱼的野外适应能力。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大黄鱼的行为及为大黄鱼放流前的驯化技术研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